陳圭還在想,這條巷子難不成是密道不成,怎麼先前劉瑾走過這條,這麼巧這人也走這條。
他剛在想要如何上前搭訕,那個聲音略細一點,像是內侍的就問道:“公子走這路也就算了,連盞燈都不提,要是磕著絆著……”這樣婆媽的風格倒是同青鬆有些像。
先頭說話的,疑似正德的“公子”,都還來不及說的一句半句話,大刀扯了下陳圭衣袖子,原是要告訴他,有些人來了。話還沒說出口,來的一群人自己嚷起來:“必須給本少爺找到,這北京城還有敢同爺搶人的,不想要命了!”附近幾條巷子都被漸漸靠近的火把照亮,
陳二爺一臉喜色,方才明白他們為何避入到這巷子來,分明是要躲後麵的“追兵”!若來的真是正德,想來也是在陳圭離開後,又進過蘇淮妓院,不知同人起了什麼衝突,為了不暴露身份,才想避開這些人。
這下正巧落入陳圭張開的網裏,小陳哥想到這些,明明就拚命忍住,嘴角都在抽動——想笑啊!
就算是偷跑出來,不管是禁宮還是豹房,都是重重守衛,萬沒有讓朱厚照一個人溜掉的道理。與其讓隱藏在暗地裏的人出來忠君護主,不乘著這個時機結識,陳圭覺得這麼些年,前後兩輩子,豈不是白活了?
暗中窺視是不好的行為,突然跳出去容易引起疑心,陳圭拔高了些聲音:“大刀,難道是那些人追來了?”
說著走兩步,將燈籠從陰影裏提出來,探出一個頭來看,看見另外兩人,做出鬆了一口氣又有點失落的樣子:“原來不是。”
大刀也走出來,嗡聲嗡氣配合:“少爺放心,來了才好,方才沒比個痛快,來了才叫他們知道誰的拳腳厲害些!”
正德本來一臉戒備,看清楚出來的是個比自己年紀還小些的,又長得一臉麵善,戒心就放了些,又聽見他們像是也在躲追兵,忍不住就樂了:“你們也在躲人不成?”
陳圭點頭:“兩位大哥還請避一避,多半是我仇人追來了!”
是誰的“仇人”,正德心裏清楚的緊。眼前這少年年紀挺小,倒是頗有擔當。朱公子少年繼位,最煩就是一幫動不動就抬祖宗禮法出來壓人的老學究,最喜歡的上馬拉弓,最好是有仗可打。
見了這樣熱鬧的場景,如何肯避一避?
正德搖搖頭:“恐是衝著在下來的,你們快些走吧,拳腳不長眼,休要誤傷了。”
陳圭指了指巷尾亮起來的火把光,閃閃爍爍,分明是形成了包圍的趨勢。
“走不了啦,管他們是來尋誰的,先打了再說!”
這小兄弟這樣豪氣,朱公子自然不能強推別人走,他是見到熱鬧便不肯撒手的主,當下將袍子撩起來,胡亂纏在腰,,擺開要開打的仗勢。
雖然今天這情況,有一半是算計,另一半是趕巧,但是能同皇帝一起打場架,又是個陳圭並不討厭的皇帝,他心下也是願意的。便也學朱公子將袍角紮起來,吩咐大刀一會兒盡管下狠手。
“追兵”的頭領,帶著一隊人馬將四人堵得像壇子的王八,自然囂張無比,指著朱公子破口大罵:“好小子,我說你們怎麼專挑小巷子,原來這裏還埋了伏兵!”
此時火光大作,陳圭才真正看清旁邊人的樣子,正德三年,他該是十八九歲,在方時來說算得上是成年男子,成親早些的,孩子都滿地跑了。或是無子的原因,又或是這日難得脫離牢籠,朱公子渾身休說王八之氣了,看著比“早熟”的陳圭還稚氣。若不是早得到消息,又剛巧聽了那麼些話,陳圭都會難以相信,這人怎麼可能是大明朝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