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悶油瓶的往事(1 / 2)

在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經曆了“一戰”之後的高速發展時期,世界各地能見到美國探險家和考察隊的身影,東南亞的尼泊爾和不丹這幾個喜馬拉雅下的小國,作為連接印度和中國的緩衝地帶,有著大量充滿各種氣味的貿易動,其中美國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有一支由印度人、不丹人、中國人組成的混合馬隊正在一個驛站裏休息,驛站裏各種各樣的人混雜,還有從北非過來的法國商人,傳遞著一些附近邊戰事中無法辨認真假的信息。

在馬隊中,有四個人似乎是核心人員。能從這四個人的組成中,看出馬隊的組成部分。印度人的隊伍中有兩個頭頭,一個叫阿維,一個叫庫裏帕,兩個人是兩兄弟,不丹人的頭目叫弄猜,而中國人隻有一個,他的名字叫董燦,這是一個化名。

董燦原名姓張,是一個中國邊境商人。屬於一個很大的中國家族的成員。本來他自己有一隻馬隊,但從尼泊爾到西藏,四川的路線被戰爭給切斷了。他現在跟著印度人、不丹人的隊伍進行一些小的邊境貿易。

董燦的貨物很特別,這些貨物在戰爭年代其實價值不大,卻仍舊見不了光,其中很多東西運費大於其價值,董燦這一趟,不過是在賺自己帶貨物的傭金而已。

董燦有一張很像西藏人的臉,這為他在當地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喜馬拉雅山一帶,各種力量混雜,一個人單槍匹馬的行商是相當危險的。董燦是一個相當精明的人,他在這一方麵做得非常好,使用藏語也經常能蒙混過關。

這支馬隊在驛站裏休息了十二天,才籌齊了所有必要的物資,等到難得的好天氣。他們進入了喜馬拉雅山地區,開始向中國境進發。

這是他們的朋友,知道他們的最後消息。

一行馬隊十七人,七個印度人、九個不丹人、一個中國人消失在了喜馬拉雅山的無人區裏。這其實是相當正常的事情,死在那片區域中得商隊從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他們卻引起了印度當局的高度緊張。

這種緊張是沒有理由的,當然,其實肯定有一個理由,但現在說為時過早。當時印度當局給出的理由是,阿維和庫裏帕其實是印度當局的情報人員。他們身上背負著一個很大的計劃,但忽然兩個人都不明不白消失了。

董燦一行肯定是走入了喜馬拉雅地區並且走錯了道路。他們沒有從任何的出口走出。而是往山的最深處走了,似乎是死在了裏麵。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十年之後,有兩個孟加拉商人,被人發現就是當年那兩個印度人,他們死於孟加拉的一場鬥毆事件,這兩個倒黴蛋在賭博的時候,被輸家用鋤頭打死了。他們當時的身份已經不是走馬隊的窮商人,而是當地一對非常富有的富豪兄弟。就在這一年年末,又有人在錫金認出了當地一個低調的富人就是當年那個不丹人頭目,那個禿頭。

董燦沒有出現,但是,其他三個人的出現,顯然讓當局意識到,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當年的那支馬隊,似乎沒有死在喜馬拉雅山中,他們好像都活著,並且改名換姓,以另外一個身份活著。而且,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變得相當富有。

據說當時當局逮捕禿頭不丹人的時候,他們家中的財產用卡車運了十次都沒有運完。

不丹人在被審訊的時候,把在喜馬拉雅裏發生的事情和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