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開局差點被燒成灰 我叫趙華,是最近從職業學校出來的大專畢業生。
至於我的專業,是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入殮師。
當年高考填報自願,因為分數不夠,我被迫進入了長沙職業學校,甚至還被分配到了入殮師這個特殊專業。
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甚至根本就不願意去上課,打算直接出去搬磚算了。
但是當我第一堂課看見了老師笑著說本專業出去實習第一個月基本一萬起步以後,我震驚了。
真香定律長存,在厚厚的鈔票鞭策下,我居然開始認真努力的學習這一行。
在真正了解了我這個行業以後,我頓時肅然起敬。
入殮師主要出現在日本,當地人因為對儀容儀表要求十分苛刻,甚至到了死者也必須穿戴整齊,妝容肅穆,於是衍生出了這樣的一個行業。
不過入殮師又叫做葬儀師,職責為死者還原未死之狀態,以往生的姿態離開人間去往另一個世界。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用殺菌皂清洗屍體,隨後還要按摩已經僵硬的屍身,讓其盡可能地柔軟以接近生前的狀態。
隨後視情況而定,看是否需要抽幹血液和氣體,然後注入消毒防腐劑。
假設屍體需要靜置等待親屬吊唁,即可執行上麵的操作,但若是即可下葬便能跳過這個步驟。
至於之後的修理麵部,封好口腔,化妝剪指甲剃須加上合適的衣服等等,都是常規的操作。
在學校裏,我先是使用一些模型,到了後期直接依靠誌願者們的遺體開始真正的上手操作。
這些遺體在經過我們處理後,才會被送去法學院給法醫們解刨。
不僅是重複利用,還能更高程度的給予這些誌願者們尊重,每當做這樣的事情時候,我都會覺得十分有意義,這可比坐著打遊戲好多了。
“讓已經冰冷的人崇煥生機,給予他們永恒的精神麵貌,以保留最後的尊嚴。”
這是老師在畢業課程上,送給自己和同學們的座右銘。
就這樣,我帶著崇敬和自豪的心態離開學校出來找工作。
但現實卻沒有那麼簡單。
帶編製福利好的早就被人預定了,沒關係很難進去。
我奔走了一天,最後無奈隻好嚐試一下小廣告上麵的火葬場招聘電話和地址。
“什麼?你是學這個畢業的?那好,不是雛兒,就你了,明天上班!”
“那工資?”
“實習期一個月,工資一萬,轉正三萬一個月,包食宿,這行李是你的?拎著,我帶你去宿舍!”
麵試非常順利,叫吳用的火葬場老板在得知我是入殮師專業畢業的以後,眼睛都亮了,表示他這裏就需要我這種年輕又有技術的人才。
就這樣,我被安排進了宿舍住下,明天開始上班。
宿舍樓其實這就是火葬場旁邊不遠處的一個三層小民居,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但是說破舊倒也不至於。
隻是當我被安排進房間以後,總覺得有些不自在,就好像自己進了這個房子以後就被什麼東西給盯上了一樣,讓我有些莫名的不安。
每次我轉身又發現根本沒人,但那種感覺又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