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日月懸空(1 / 3)

第一章

洛陽,以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自夏商以來有許多朝代在此建都,素有千年帝都之稱。更有隋煬帝楊廣夜夢牡丹,而遷都洛陽,名謂東都。對東都大規模營建,被世人譽為牡丹花城。

公元690年,九月九,豔陽高照,正是重陽登高之節。對洛陽來說,這天不僅是重陽節日更是開天劈地之日。在中國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永不埋沒的一天。

這一天,天後武媚娘廢唐睿宗李旦皇位自己登基,改名武瞾。(以下文章我都以武則天名字寫)。

“瞾”這一字乃鳳閣侍郎宗秦客費了好多的時日和心思才想出來的,極其形體,取日月兩字在上,代表天空的空字在下,以寓武則天像日月一樣崇高,懸掛於天空普照天下,又因為武則天的本名叫武照,就取了照的諧音。

武則天第一眼看到這個瞾字就喜歡,又聽到宗秦客所說的寓意和她名字的諧音,更是大喜過望。立刻廢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改元天授,意指天命授之。

洛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謂陽,故名洛陽。洛水既是洛河,因被人常叫洛水而名。上古時期就已存在,古稱雒水,跟洛水是同音的,是黃河下遊南岸大支流。洛河源出陝西藍田縣東北的箭峪嶺側木岔溝,流經陝西東北部和河南西北部,在河南省鞏縣注入黃河,全長有447公裏,流域總麵積有18881平方公裏。

洛陽在西周時期就修有湯渠,是古代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紐帶。悠悠洛水流轉千萬年,不知養育了多少人而流入黃河,而洛陽更是在大夏朝時期就建都在此,以後的商、周、漢、唐也都有皇帝在此坐位,說洛陽是中國的古代文化中心一點也為過的。

洛陽城外洛水之傍,建有一座十裏神壇,壇高三層。一條十裏紅毯自洛陽鋪至神壇之上,一叢文武百官依次拜伏紅毯兩邊,百官身後黑壓壓的跪伏著六萬洛陽百姓。壇下周圍二十萬羽林禁軍各分軍陣而立。槍戟林立,旌旗飄蕩,真是氣勢威武彭湃飛揚。

一個黃門官打扮的宧官揮摔著手中的一條長鞭,吆唱道:“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

一叢文武百官和六萬百姓齊齊跟隨高唱:“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幾萬人的齊響滾滾而起,聲音何止高聳入雲,滾滾聲音遠遠傳開,直欲響砌神洲大地每個角落,回蕩不絕,氣勢不止。

武則天身穿彩色鳳袍,繡著的七色羽鳳圍攏全身,頭戴黃金鳳冠,一棵黃燦燦,亮晶晶的鳳頭在額頭隨著她的腳步移動一顫一顫的晃動。

她並沒有坐鳳車而來,徐步向前。自當皇後三十年以來,終於等到今天,她早已學會忍耐了。這段路並不長,她不急於到達目的地,她要好好享受這段時光。

身後緊跟著個黃衣力士,雙手撐起根龐大黃傘蓋為她遮天蔽日。盛夏已過,九月的太陽還是很大很熱。武則天在黃傘蓋之下既陰涼又舒暢,因為黃衣力士後麵有四個手搖宮扇的宮女在後麵扇風。涼風徐徐搖過,武則天的臉上笑容燦爛,正如她此刻的心盛開著燦爛輝煌。

紅毯兩邊的百官和六萬百姓卻是汗如雨下,他們已在這裏跪伏了一個時辰了,任誰這樣曬這麼久都會如此,但他們麵上不敢露出絲毫不滿,隻是盡可能喊出自己最大聲音配合飛舞長鞭黃門官的口號。

武則天終於走到神壇之下,國師法明和唐睿宗李旦早在那裏候著,李旦的手上托著傳國玉璽。

見到武則天來到,法明合十而道:“小僧法明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

武則天笑道:“國師辛苦了,不必行禮。”

唐睿宗李旦早已拜伏在地,以地支頭泣道:“兒臣李旦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他對這個所謂的母親實在是從小就害怕,此刻更是驚得不知怎麼才好,怕一不小心命就不保了。

武則天難得伸出雙手攙起李旦,見到他臉上的眼淚不由笑道:“旦兒怎麼在這大慶的日子哭出眼淚了?心裏是否有所哀怨?”

李旦驚得臉色灰土,惶恐道:“兒臣不敢,隻怪兒臣膽小,被眾人聲音所驚。”

武則天聽得哈哈大笑起來,一拂袖袍拾階而上,黃衣力士和宮女欲要跟隨被武則天製止。法明不言不語跟隨而上,李旦也在後麵托著玉璽默默跟上。

陽光照在武則天臉上,她的臉輝輝生光。她已六十七歲了,但臉色還是很紅潤,她的精力旺盛,一般來說這個詞是代表男人,卻在她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她喜色,貪權,性情多變。她可以工作到大半夜,也可以因為喜歡的男寵而放他權力。她心機深沉卻又目光長遠。她對自己的子女和大臣要求嚴謹,對百姓卻又體貼愛護。她可以在談笑間為了一件小事把一個重臣的頭砍下來,又可以在朝下吃飯時聽到一個地方發生災情,立刻丟下筷子不管那個地方多遠,都會跑去視察災情解決問題。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誰也說不清,有人可以為她舍身碎骨,有人卻恨得想把她挫骨揚灰。但每一個人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創造奇跡的女人。就拿當世來說,一個可以做一國之主的女人就非常讓人佩服,讓人不可思議。何況那時還是個男權霸道,女權基本沒有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