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著實讓潘冬子興起一種無奈的感覺。
想了想,他留下了修煉劍種的秘籍,慢慢合上了其它兩本秘籍,隨後,將它們收入五彩錦囊之中。
這一刻,潘冬子想了很多,自己進步飛快,缺少了就是時間的打磨,這些涉及到的基礎性的武技基礎,都是凝練的武技精華所在。
相比其它秘籍來說,它的基礎更加詳實,到位,也更加紛繁複雜。比起潘冬子以往所學,內容多了十倍不止。
往往一個手勢動作分解下來,就包括了衝、擊、打、勾、拿、封、擋、擺、摜、鞭、翻、蓋、劈、彈、截、拍、插、挑、推等數百種動作的練習。如果再加上一些肩,臂,腰,腿和足等等身體部位的配合,那就不勝繁舉了,隻怕成千上萬種變化也不止。
潘冬子點點頭,這些簡單的基礎動作,別看不起眼,一旦經過組合,變化就會呈現幾何倍數的增加。
基於這種認知,潘冬子不慌不忙,反而沉溺其中,樂在其中,每一個動作都力求完美,尤其是這些動作之間的相互配合,一定要做到圓轉如意,絲絲合縫,妙道天成。
這樣,不知不覺之中冬天就過去了,他整個人漸漸的發生了一些驚人的變化。
一舉一動,都暗藏玄機,似乎有著無盡的變化,讓你根本猜不出他下一步要幹什麼?
整個人的精氣神也隨之發生了煥然一新的可喜變化,對於修煉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極其高明的境界。
這就是打下堅實基礎帶來的諸多好處。
所有人在對待基礎練習的時候,往往有著不同的態度。
一部分人淺嚐輒止,容易滿足,不願付出太多,或者吃不了這個苦,似乎學會了即可;還有一部分人也算是意誌堅定之輩,不怕吃苦,也能精益求精,將簡單的動作練得爐火純青,奈何缺少了一絲悟性,也就是融會貫通,不能將這些簡單的動作整合到一起,放到一個緊密聯係的整體中來;而隻有像潘冬子這樣的極少數人,才能夠潛下心來,靈智一現,跳出書本的局限,獲得常人難以想象的成果。
這,無意中暗合了一些大師級的強者經常教訓後輩弟子的一句話:學習和修煉都是一回事,一定要不唯書,不唯人,也就是既能沉到書裏,又能浮出書外。
現在,他對於基礎武技的練習和領悟,也更加深刻了。
這反過來,加深了他對於共振術的領悟,更上一層樓,為他盡快學習和掌握其它的秘籍,打下了極其堅實的基礎。
這也是潘東子此前沒有預料到的一個喜人變化。
接下來的修煉速度明顯加快了太多,他有時候學得極快,一天內學個八、九本秘籍,輕鬆自如,有時候速度慢下來,也能夠學習三,五套。
天漸漸愈發冰寒刺骨,山風如同刮骨鋼刀,漫天飛舞的雪花如同細碎的冰塊,砸的地麵“噗噗”作響,群山染白,四下冰封,天地間一片肅殺。
這是大山裏最寒冷的日子,幾乎零下四,五十度。
就在這人跡罕至,千鳥飛絕的空曠之地,一個年輕的身影仍然在不斷的忙碌著。
這就是潘冬子,他潛心修煉,渾然忘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終於修煉完畢了所有秘籍。
望著一坨冰雪上麵堆滿的數百種秘籍,他感慨萬千。
過去,潘冬子的修煉屬於隻知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的那種人,所見所聞太少,這無形之中限製了他的眼界,思路,遇見問題隻能拘於一個極小的範圍內去考慮,去解決。
這個時候,他煉成共振術,又掌握了所有基礎劍術的練習動作,可謂是眼界開闊,思路變化極多,由一點到一線,由一線到一麵,由一麵到多麵,甚至有了人類科學精英倡導的頭腦風暴的雛形,隻不過人類科學精英所說的頭腦風暴是一群科學家思想碰撞的產物,而潘冬子的頭腦風暴則是他一個人大腦思維激烈碰撞的結果。
這樣,他的修煉之路就與其他所有人大大不同,遇見問題,他就會結合科學的知識和道理,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方位,思考,感悟,嚐試走出一條嶄新的修煉路子。
這就是不唯書,不唯前人,用科學辯證的思想去修煉各種各樣的奇功秘籍。
因為共振術本身就是人類科學知識和修煉功法的奇妙結晶,所以,潘冬子的修煉,不論哪一家那一門派的修煉秘籍他都能用共振術來佐證。
潘冬子的修煉,已經無形中具備了科學辯證的思維觀,辯證的哲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