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烽火(1 / 3)

天下紛亂,戰事再起!

齊國田單派出劉氏兄弟領軍十萬接收麥丘,如今正處在內河一帶,隨時準備一舉北上,越河攻打燕國邊城平舒。而燕國在收到消息之後,立即派出徐夷則領軍十萬趕赴平舒,而後又命大將劇辛領軍十五萬駐守桑丘,嚴防趙國的北伐。

一時間,北方形勢劍拔弩張。

“看來燕王喜也不笨,懂得讓劇辛來守桑丘,不過恐怕他要失望了,單是應付桑丘和平舒這兩路軍隊,燕國恐怕就需要傾舉國之兵,如果這個李牧的北疆代軍再出兵的話,那燕國還不是我們的囊中之物?”風浪輕鬆的笑道。燕國上一次在經曆了趙括的北伐之後,實力大減,如今全國兵馬不超過30萬,如今平舒和桑丘各10萬,隻要風浪再加把勁,燕國想不舉國興兵都難,到時候李牧越過太行山,直插薊都,燕國就算是完了。

姚賈笑道:“就算是給燕王喜知道代軍才是攻打燕國的主力,恐怕他也沒有能力守得住太行山,這場仗在還沒開始就已經定下了勝負,燕人現在才反應過來已經太晚了。”

這個就是風浪的策略,一個從一開始到現在都一直在遵行的策略。四國聯盟之後,進可攻,退可守,就象現在,趙齊攻打燕國,本來魏國是不會放任趙齊作大,遇到這樣的情形,魏國肯定會出兵攻打齊國以解趙齊之盟,但是如今風浪在鄴城布下重兵,又事先聯絡好了楚國,這樣魏國就不敢再有所行動了。至於燕國,從趙國割讓麥丘聯合齊國之時,燕國就已經注定了敗局,除非他有本事說服齊國臨陣反戈,可是由於廉頗駐守著高唐,把住了齊軍的命脈,所以齊軍是不可能有所異動的,這個也就是為什麼風浪等人會如此深信,此戰必勝的原因了。

“燕王喜那邊的和談有消息了嗎?”

姚賈應道:“有,燕王喜打算用桑丘之南,幾個無關緊要的城池來換取我們的和解,但是我們還未給他們答複,不知道相爺有什麼看法?”

風浪笑道:“別和談了,現在形勢不利於燕國,如果我們和談的話,燕國勢必會想到這就是我們要讓他們鬆懈的信號,反而對我們即將的北伐產生戒備,相反的,如果我們始終處於談判階段,但是卻又不北伐的話,那燕人反容易認為我們是在借形勢談判,會以為我們已經在內亂中消耗甚巨,沒有能力北伐了,所以談判還是拖著的好。給燕王喜帶話去,沒有桑丘和武遂,我們是不會和談的。”

如果桑丘是燕國的邊防重鎮的話,那麼武遂就是燕國南長城的最後一道關口,如果燕王喜答應了趙國的條件,那就等於是將整個燕國南長城暴露在趙國的麵前,相信這樣的條件,燕王喜是無論如何都不肯答應的,除非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情況下。

虞卿道:“如果相爺要鬆懈燕人之心,那我們不如作出一番調動,比如說趙括將軍領軍北上,但是卻駐守顧城,這樣一番做作,除了讓燕人更容易以為我們沒有實力北伐之外,還能為趙括將軍接下來的伐燕大開方便之門。”從顧城到桑丘最多不超過三天路程,如果燕人真的沒有什麼防備的話,恐怕真要等到趙軍攻打桑丘城下才能反應過來了。

風浪大笑:“妙,先生此計甚妙,趙括,廉越,你們馬上去準備,三天之後出發趕赴顧城,沿途記得給燕人的探子留點信號。”由於趙括從函穀關帶回來的趙軍一直都在邯鄲城外隨時候命,所以如今趙國根本不需要再征集軍隊,隨時都能北上。

趙括廉越兩人欣然領命。

姚賈道:“相爺,根據毛遂送來的消息,秦國已經放棄了要回函穀關的要求,但是一直到現在,和談依然沒有任何進展。不過秦昭王去世之後,秦國王儲安國君嬴柱按照慣例要守喪一年,所以我們至少可以保證他在一年之內不會再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