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龜山下張家村裏響起了一聲響亮的嬰啼,抽著旱煙的張老三顫抖著嘴唇,低聲問道:“生了。”那白嬸婆笑著答道:“生了,生了個大胖小子。張老三,你有後了!”那張老三喜的連煙杆子掉了也不知,隻直顧著嚷嚷:“好,好!大哥,嫂子,快,快把那隻公雞抓了,你們去飛溪寺,我去三清觀拜神還願,對我還要把五芳斎的五芳餅帶上好好謝謝觀主,真是張神仙啊!嗬嗬,這要不是我們同宗,他是麵也不會見我們的,更不要說助我得子了。”說著,一拍大腿,轉身又喊道:“二嫂,別忘了給慧蓮燉隻老母雞,好好補補,她可是大功臣啊!”
這張老三乃張家嫡支三房老三,年三十四,前麵有過一房妻子,做了三回胎,回回沒保住,著最後一回還把命搭上了,後才取的這一房,也做過兩回胎,一回還在肚子裏就沒了,一回剛生出就病懨懨的才三天又沒了,為了求嗣是到處求神拜佛,算命卜卦,皆說他命中無子連生女兒命都沒有。為此三房分家,辛勤勞作多餘的錢財都用來行善隻為求子。或是行善有報,兩年前,三清觀來了一位看上去有三十歲的姓張的道士做了觀主,據他所說也是本地張氏族人,少小離家尋仙覓道,現年九十有二方回鄉入世曆練,按族裏排行該是張老三叔祖。
張氏族裏也不疑有他,蓋因張氏因地利,每一十、二十年的就有仙人來此招收弟子,如此張氏族中也出了不少仙童,也有學成回家蔭庇族裏的,又引的外鄉想求仙的加入,如此張家也興旺起來在本地算是大族,修仙有六大藝,其中懂一些丹、符、陣、器的有不少,懂問卦算命的卻千不存一,卻是修仙即是為跳出凡塵,修士的命豈是好算的,凡人學此雖多,卻又無法力,三歲小兒拿樹枝舞劍在高明,又有何用。故而張氏族裏出了這麼一個又善卜又有法力的張仙人自是無不歡欣鼓舞,什麼叔祖?都是當先族待的!張仙人見如此,自也要好好施為,就拿用仙丹也保不住孩子,命中無子的張老三顯了一回能,果然一年後餘氏再有身孕,如今產下一子。
那天張老三帶著雞鴨、點心前去三清觀,還了願,又求著張仙人賜名為延,邀了張仙人洗三那天去喝酒,方心滿意足的回了家抱娃兒去了。
在說那張仙人,本名張仙,乃是他父親,也就是他教他算命問卦的師傅取的,他父親是算命先生,一輩子為了尋仙問道到處流浪,千辛萬苦方到了這白龜山腳,又巧遇仙人,結果卻無緣仙道,如此還不死心,為兒子取名張仙,想讓自己兒子完成自己的心願,自小教他道家經典,算命問卦,更是帶著五歲的他以凡人之身過白龜山,入芳蹤嶺,跪開仙城影隨身,此後在城中終老,而張仙果然可以修仙,然卻是四靈根,進不了仙門,之後張仙為了不負父親的所望,以四靈之身散修之份修到了築基,此後五年的築基初期不動,方有些灰心,又有修仙資源的問題,就回了白龜山腳,當了一個道觀觀主,又趁機入了張氏得些修仙資源。
話說張仙為了多得一些資源總要顯出一些能耐,就拿張老三練手,誰知這張老三的事果然有些棘手,如果簡單的於那些練氣士也舉手之力又啟會留給他,為此他翻了一月的書又梳理了從前父親的教導,如此也隻有七成可能,隻能盡人事聽天命了,誰知竟真成了,反倒是勾起了他對算卜方術的興趣,又從頭撿起了此術,如此後來卻成就了他和他那徒兒張延。
卻道張老三家的張延即是那吳嫣第十世,一碗忘江水,消了九世,卻還是忘不了那現代的日子,隻是把九世成就化為宿世靈慧,如此此後學東西自是聞一知十,事半工倍。
張延洗三這日,張道長來喝酒,在添盆時放了銅錢做的驅邪符,又想著此子與自己有緣,便應了張老三的沾沾仙氣的話,接了抱在手中,一看,又急忙換了左手抱了,用右手擦了擦眼在看,不禁想到自己前幾天看的道書,心想此子剛出生便身聚靈慧,又渾身有一股清氣,來路必有些名頭,若為凡人必是有天命富貴一生的命,若是為仙,也有好福緣,一想他身上有股清氣大概是可以修仙的,隻是不知具體資質如何,隻見那嬰孩忽然睜開了眼,那張道長福臨心至,即如此何不收下他當個弟子,若不能修仙,就當個記名弟子,憑他那富貴命也是個好供奉,若果然可以修仙資質自然不會差便為弟子,自己也可得個好徒弟,百年後也傳個道統。如此想罷,當即對張老三說:“此子與我有緣,吾欲收其為弟子,爾等意下如何。”
張老三聽得如此,大喜,忙接過小兒,代子磕頭,他大嫂,大哥也機靈,連忙上茶,當即在那洗三宴上成了拜師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