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2 / 2)

陳新甲按常理是不可能入閣的,非翰林也不是科道出身,以知縣位至尚書已經是奇跡,再想入閣,就會招致眾怒反彈。

但現在的天下已經成這副模樣,武夫都漸漸騎到文人頭上,一個精幹的文官以本兵身份入閣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在內閣諸大學士內涵不同的眼神注視中,陳新甲步履匆忙,趕回文華殿中。

此時殿中氣氛也不似剛剛那麼凝重了,有了辦法之後,崇禎便將臨清的奏本推到一邊,開始批複六部的題本,右手懸腕,不停的在題本上批複著。

“臣陳新甲,叩見皇上。”

“適才已經行過禮了,何必如此多事。”崇禎心情似乎是真的輕鬆了,一邊寫著,頭也不抬,直接令道:“來,給本兵賜座!”

大學士見君麵聖,一般都是有賜座,畢竟大學士就等於是天子的幕賓師爺,替主家做事,還擔著不小的責任,薄待的話,自己也說不過去。

尚書就看心情,顯然現在崇禎心情不壞。

陳新甲謝了座,斜著屁股坐了下來,崇禎又叫賜茶,這更是難得的榮寵了。

“朕叫你回來,是叫你督促保定等地督撫總兵官,需加急練兵,不可懈怠,否則,朕必嚴懲之!”

“朝廷自有法度,各大臣必定不敢怠慢國事。”

“劉澤清如何了?”

問到這個,陳新甲不免要陪著小心……

這人是他調的,雖然在山東乃至北直和河南,劉澤清部都是最有實力的一個強鎮,在中原戰場上,現在肯定是楊嗣昌節製的兵馬最多,但那些兵馬是用來剿賊的。

在原本曆史上,楊嗣昌死後,傅宗龍和丁啟睿分別領剿賊的殘餘兵馬,傅宗龍直領不過一萬餘人,丁啟睿直領不超三萬,保定總督楊文嶽直領不過萬餘,隻是火器略多一些。這些文官加起來不過幾萬兵馬,剿賊主要靠的是虎大威、猛如虎、劉國能、張任學和左良玉、賀人龍等總兵官,總兵所領兵馬遠遠超過督撫,結果當然是越來越跋扈難製。

這還是崇禎十四年以後的事情了,著名的朱仙鎮一戰時,朝廷拚湊了十幾萬大軍,就是來源上述的督撫與其麾下各總兵。

在朱仙鎮一役後,整個中原,朝廷陷入無兵可調的窘迫境地,劉澤清奉調往開封,而這個時候天下督撫掌握的兵力幾乎喪盡,劉澤清根本不甩朝廷,在黃河邊先想立功,和闖營打了幾次後發覺根本不是對手,於是就出工不出力了。

現在這個局麵,劉澤清雖然也有地盤,還有不少東林黨和複社支持他,看起來不比張守仁省心,但兩邊權衡一下,誰強誰弱還是很明顯的。

陳新甲對皇帝的心思略作權衡,頓時就明白過來,當下便答道:“劉總兵官雖然援助臨清乏力,但也是穩重,先臨濟南,穩定濟南與德州,屏障青州,北禦萊蕪和兗州,從布置上,也是頗有成效。隻是賊寇勢大難製,聽說光臨清就有數萬人之多,加上此前在陽穀一帶的賊寇,其眾可能在十萬以上,一時難以剿滅,也是情有可原。”

“唔,朕知道了。”

崇禎先是不置可否的樣子,接著才緩緩放下筆,從容道:“現在這個時候,叫他從援剿總兵改為山東總兵,可否?”

“這個……”陳新甲囁嚅著道:“似乎與調令齊下,會使人覺得朝廷對大將軍有猜忌之意,似乎……”

“啊!”崇禎啊了一聲,似是醒悟過來了。他仍然是習慣性思維,想著山東事畢後再調張守仁去遼東,可張守仁調令還沒接到,連連誤事的劉澤清反而成了山東總兵,這事兒擱誰心裏能沒想法?

他一下子便想明白了,不過仍然是大為皺眉。錦州的這一場戰事實在是崇禎賭國運的一場豪賭,這幾十年來對東虜一場大戰沒贏過,可現在的他還是幻想著能一戰解決錦州難題,甚至把防線重新推回到大淩河一帶,如果張守仁回到山東不動,那實太可惜了。

“還是再等等看吧。”陳新甲知道皇帝的心思,建議道:“臣以為,等再過兩三個月,曹州鎮在濟南一帶立足已穩,那時候再說不晚。”

“卿言甚是。”

崇禎大為高興,讚道:“卿言甚合朕心,來,將貢絹拿來一匹,再取五十兩銀,賜給本兵。”

“臣謝陛下!”

大明皇帝賞人向來就是這麼砢磣,臣下們也是早就習慣了。萬曆神宗爺當年想易儲,給內閣諸大學士賄賂,也就是一人賜金幾十兩不等,對內閣諸先生,沒事就賜兩尾魚,一匹布,五兩銀子什麼的,崇禎皇帝如此厚賜,算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