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五十九章 司禮(2 / 2)

這種盛氣模樣,在場的幕僚倒是見過多次,大家對這個樣子的楊嗣昌倒真的是習以為常,當下該做什麼便做什麼,隻是有一個幕僚過來,楊嗣昌口述,這個幕僚下筆如飛,很快就是把彈劾方孔昭的奏章寫好,當日就以四百裏加急,日行六百裏以上的速度,連同此前的敗報一起,迅速發往京師去了。

……

……

自楊嗣昌南下之後,沿途飛速趕路,同時下令重整京師至勳陽和湖廣一帶的驛傳,此前這一條專線就因為戰務要緊,在驛傳鋪遞上比起其他地方都要完備的多,經過楊嗣昌的整理之後,效率更是突飛猛進。

四日之後,左良玉和勳陽撫標等部戰敗的消息,便是送到了京師。

鑾鈴聲中,急遞先入兵部,再入通政,在天黑之前,送到大內。

王德化這個掌印的司禮太監也不敢怠慢這樣的軍報和彈章,粗略看下之後,便是搖頭歎息,嘴裏也是含了個苦橄欖一樣,十分難受的模樣。

其餘幾個太監知道必定是有不好消息,但也都是囁嚅著不敢問。

王德化呆征了好一會兒,才問:“皇爺在哪兒?”

一個姓方的司禮太監忙答道:“今個響午用了午膳之後,就去奉先殿啦。”

“要糟!”王德化跌足長歎:“皇爺到了那兒,原本就心裏不爽利,這一下,可是更加的糟糕了。”

“宗主爺,是不是湖廣?”

司禮太監就是內廷中的內閣,每一個都是打內書堂出外後才夠資格進入,就跟外朝非翰林不能為大學士是一樣的規矩,天啟年間,魏忠賢是何等煊赫的聲威,但到底是學識不夠,資曆不行,所以一直不能成為司禮掌印……大明內廷,其實也是有規矩可守的。

因為學識都不壞,所以對本朝各處可能會發生的戰事和糟糕的結果都是心知肚明,王德化雖然沒有說,但眾人都是猜到了。

“沒錯。”

王德化起身,幾個隨堂太監連忙跟在他身邊伺候著,這位印公太監一臉苦笑,但也不敢耽擱,一邊走,一邊就是說道:“湖廣一帶又打敗仗了,上一次是羅猴山,叫人捉了個副將去,折兵小兩萬,這一次是勳陽撫標和湖廣鎮一起合兵打白羊山的獻賊,又叫人給打敗了,損兵將一萬餘人。瞧吧,皇爺的臉,還不知道有多難看!”

“這是想當然的事……”

“皇爺這幾天心性還算好,因為楊閣老奔赴戎機很快,象個樣子,比以前的督臣都強的多,皇爺感覺用人得力,大局會好轉,這兩天還真是剛有點兒笑模樣……”

“昨兒個還說今年要多弄一些燈景哪。”

“可不,這麼一說可就想起來,眼看就過年了。”

“湖廣鎮和勳陽那邊也真不消停,眼瞅要過年了,怎麼還弄出這些麻煩事來。”

這些人不大明白,王德化和幾個有權勢的大太監心裏卻是明白,楊嗣昌急赴湖廣一帶,登州鎮馳援迅速,湖廣勳陽兩處出兵,顯然是為了搶功,結果功勞沒搶到,反搶了一身騷。

雖是地方官員和鎮將搶功,但楊嗣昌節製不利,剛到襄陽就出這樣的事,恐怕崇禎這裏,對這位閣老也不會太包容了吧。

最近這段時間,練餉征收已經提上日程,朝廷將會征收七百多萬銀子,上下都十分歡喜,至於什麼總督練三萬,總兵練兩萬,巡撫練兩萬或一萬的練兵計劃,朝野上下根本無人當真。

和一年三四百萬的遼餉一樣,這裏頭水深的很。

但在皇帝眼中,練餉征收十分得力,首輔薛國觀在此事上失分甚多,皇帝已經打算換人。

這當口,楊閣老不曾立功,反而生事,真是失分頗多。

太監對外朝安排,也是極為關注,薛國觀去職已經事成必然,究竟推舉誰來繼任首輔,王德化心中也是早就有盤算了。

奉先殿在乾清宮以西,穿過幾個夾道便至,一行人在紅色牆麵的大內逶迤而行,沿途的小宦官和都人不少,要麼是遠遠避開,要麼便是在道邊垂首侍立,等王德化等人經過之後,才敢繼續行走。

等到了奉先殿外,崇禎的肩輿就在殿門外,一群乾清宮的太監侍立內外,遠遠看見王德化過來,掌事牌子吳祥遠遠迎上來,半跪下來,輕聲向王德化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