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張守仁等出城的時候,薛國觀雖未親至,但也是派了自己的長子和次子一起前來送行,首輔大人這個麵子也是不小,禮部堂官大宗伯也是親自相送,兵部則隻是派了一個侍郎馮元觴前來送行,這個侍郎倒不拿大,與張守仁攀談時著實聊了一會軍務,雖不多顯高深,但也不是外行,張守仁對馮大人倒是頗覺敬佩,有相識恨晚之感。
其餘就是一些這段時間相識,算是勉強有交情的官員前來相送。
禮部的主事吳昌時便是其中之一,但叫張守仁意外的便是吳偉業也來了。
見他麵露愕然,吳昌時笑道:“天如兄的安排,學生也不讚同,梅村他上兩次與少保交談,並無私意,隻是為了複社大局罷了。”
吳偉業微笑道:“征虜有古名將之風,學生不願因公而廢私,所以也不願因上次的事就此生份了。”
雖不知道這些讀書人的用意,但張守仁也隻能禮數周到,不敢怠慢。
看到有這些差事之外的清流官員來送行,遼鎮中的一些將領,倒是十分佩服。
吳三桂便是其中之一,因找著機會,對著張守仁笑道:“每有翰詹科道路過遼東,末將都要張羅酒宴,設歌妓佐酒助興,再贈書家名畫,這樣還巴結不上吳梅村,征虜居然與其交誼不淺,看來與複社並東林關係也非同小可啊,實在是令人佩服。”
張守仁失笑道:“長伯說笑了,我也隻是個老粗,哪裏就能被這些大才子瞧在眼中?”
雖是如此說,吳三桂卻是根本不信的模樣。
待時辰一至,大宗伯替皇帝賜酒三爵,張守仁半跪飲了,再說一些叩辭天恩的話,這一次祝捷太廟,登萊鎮浮山營入京的大事,便算就此了結。
“梅村,此人如何?”
“鷹視狼顧,仍然是左昆山一類人物。”
看到張守仁在與大宗伯等人做最後的致意時,吳昌時臉上帶笑,嘴裏的話卻是與臉上的笑容完全不符:“左昆山又如何?看他擁兵二十萬,但仍然以我東林為馬首,這張守仁再怎麼桀驁,難道能比左昆山還強不成?”
“這話也說的是了。”吳偉業皺眉,搖頭:“此等事,弟真的不願再參於其中,若不是天如兄的麵子,弟絕計不會前來。”
“天如兄布置失敗,劉澤清不能入濟南,魯地情形有變,當然要再行布子。”
吳昌時嘴上客氣,但提起張溥時,臉上的嘲諷意味,連吳偉業這種書呆子也能瞧的出來。不過好在很快吳昌時就換了說法:“不過再怎麼變,這些武夫不過就是吾等的棋子罷了。他若不肯蟄伏於吾輩,天下之大,他也就隻能困守登萊浮山一地耳!”
吳偉業隱約也是知道,張溥等人打算過半年一年後就調張守仁至別處軍鎮,然後用滲透摻沙子的辦法把東林和複社的人安插到浮山營的軍中。象左良玉,身邊的幕僚就有不少是東林中人,包括候方域這樣的花花公子都是到左良玉軍中效力過,左部諸將,受東林的影響也是極深,其中還有一些就是東林的人。
皇朝明顯是末世了,身為書生,手中也不妨握起刀來。
自己不是刀,卻是掌握刀的主人,這種感覺,也是真的不壞。
對此,吳偉業不想再說什麼,隻是揚了揚臉,柔聲道:“征虜和登萊鎮將士要上路了……嗯,他們的軍容和軍姿,還真的是齊整啊。”
在他們眼前,確實是一支十分威武雄壯的軍隊,而在春日之下,紅藍相間的隊伍又是給人視覺上的強烈衝擊感,雖然隻兩千餘人,但就如千軍萬馬一般。
“不錯,不錯。”
吳昌時此時的感覺,就如同這支軍隊將來必定會匍匐在自己腳下一般。看著遠去的將士們和高舉的軍旗,他十分矜持的微微笑著。
……
……
待行出十數裏後,張守仁回首去看,仍然是能看到綿延不絕的灰黑色的城牆,而巍峨高聳的永定城門樓仍然可以看到殘影,這座城池,給人的那種強烈的威壓之感,相距這麼遠,仍然是叫他感受至深。
一邊的孫良棟卻是沒有他這麼多複雜的想法,扯下路邊的一根柳葉,嗬嗬笑道:“大人看啊,柳葉已經這麼長了。”
“是啊……”張守仁看著路邊的綠意,也是默然點頭。
所有的將官和士兵,都是意興十分昂然,腳下的步伐雖然是按著操典的規定步速走著,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腳步很快,而且還恨不得能再快一些。
當初奉命出征的時候,隻有一兩天功夫就是大年三十,此時卻已經是深春時節,綠意已經十分明顯了。
很多將士在出征時,還是和家裏商量著年夜飯餃子用什麼來包,豬肉韭菜的當然好,不過牛肉的也不壞,羊肉白菜的嚐試一下也行,當時是浮山親丁隊成立的第二個年,但對很多將士來說是加入浮山的第一個年,手頭寬鬆了,家中娘子和小孩的臉上笑容也是增多了,所有人,哪怕是留在營中訓練的人,對過年也是充滿著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