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張若麒用這種姿態蠱惑,一邊的各衙門的人員,也是眼光中有疑惑之意,整個兵部正堂的圍觀人員,也是開始低聲議論,形成了低低的嗡嗡聲響。
“浮山營所斬獲的首級,當時就經過山東官員驗看,包括巡撫禦史,布政使,兵備道等相關的大吏,張大人這麼說法,是不是太過孟浪了?”
“別人驗看是別人的事,兵部職守所在,必須重驗。”
張若麒板著臉回複,此時就算得罪幾個文官,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了。
“既然如此……”張守仁仍然是不溫不火的答說道:“那就驗看好了。”
“嗬嗬,”張若麒點了點頭,獰聲道:“首級是跟隨入京了吧?本官這兩天就挑選積年老吏,知道壯夷嘴臉麵目,看牙看相都十分有經驗的老吏,擇日到將軍營地去驗看。”
“不必了。”張守仁淡淡的道:“我已經安排人手,將首級送到兵部來了。”
聽著這話,廳內眾官都是不以為然。
這張守仁還是太過年輕了啊。他以為把首級送來,別人就沒有刁難的理由了?隻要想拖,隻要想為難你,就是一個光頭禿瓢的男子首級,兵部驗看的人一樣懷疑是婦人首級,是在殺良冒功。等一次又一次的複核完畢,確認是壯夷首級,恐怕那時候都是幾個月之後的事了。
一切冷卻之後,誰還記得你的功勞和你的部下所立的戰功?
不肯低頭,那就多吃些虧罷。
便是吳昌時,也是懷疑起自己的眼光來。這個青年將領,似乎太過剛直了。這種脾氣秉性做朋友可以放心,做一個武力上的盟友,似乎是不太夠格吧?
張若麒的臉上,更是掛滿嘲諷的笑意……這張守仁是怎麼到今天的這個位子的?難道就是此人十分勇猛,戰場上一再獲勝,硬是憑功勞到如此地位?
這樣也好,看起來,這張守仁和他的浮山營,好運是慢慢到頭了……
“大……大,大人!”
一個穿著盤領青衣,頭戴吏巾的兵部小吏,連滾帶爬的跑了進來。
“這成何體統!”
張若麒沉下臉去,大聲喝斥著不講規矩的部屬。
“您老出去看看吧……”
小吏跑的一臉油汗,三月的天雖然溫暖,但兵部大堂裏高屋疊架,十分空曠,穿堂風還頗有幾分涼意,這個小吏卻是生生跑出了三伏天的感覺,兩眼睜的又圓又大,十足是走夜路時見了鬼的情形。
“到底是怎麼回事,快說!”
“瞎,說不清楚啊!”
吏員盤踞各部,聲氣相連,而且大明的吏是能夠家傳世襲,所以更是根深蒂固。所以張若麒表現的再淩厲,這個吏員也隻是連聲催促,並沒有太多害怕。
真正叫他惶恐驚懼的,反而是兵部衙門以外發生的事。
長安左門的六部一條街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那就去看看,如果沒有什麼要緊,當心你的世職!”
張若麒毫無威懾力的威脅一句,然後一展衣袍,便是急匆匆的趕了出去。他一走,吳昌時也按捺不住,也是跟著趕了出去。
一郎中一主事兩個當家的文官一走,太仆光祿兩寺的官員也是跟著出去。
等大家一起到了門外時,才發覺武選司那邊已經蜂擁而出,北邊的車駕司也是如此。整個兵部大堂,猶如一堆沒王蜂般,官員和書辦吏員們都是一窩一窩的往外跑。
這樣的場景,是叫不少人開了眼界,大明兵部,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場麵!
人群之中,也隻有張守仁保持著鎮定。
昨天與薛國觀長談後,兩邊是就合作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包括皇宮之中,薛國觀也是承諾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在皇帝麵前把他的利益最大化,而且浮山營將來會獲得很多方麵的支持,甚至可以擠出不少軍餉支持。
軍餉這一塊,張守仁知道雖有承諾也是希望不大,畢竟遼鎮宣大一帶才是軍餉的大頭,北邊軍區也是直麵北虜和東虜的邊防區,魯軍是內鎮,皇帝再重視,最多也就能調他們打一打流賊,和真正的北方邊軍的待遇絕不可能相同。
倒是別的承諾,包括在政策上的支持,那才是十分要緊的。
但強橫如薛首輔,也是勸他在兵部裏頭暫且低頭,被張若麒折辱一番也沒有什麼要緊。能得實惠不比鬥嘴皮子強?但薛首輔卻是料錯了張守仁的性格,在久為上位鍛煉出了一點上位者的隱忍和對外的圓滑,但骨子裏頭,張守仁仍然是軍人式的耿直和淩厲!
沒有人能騎在老子頭上,既然規矩如此,那麼,就是把這規矩破掉!
如果眼前是山,就把山劈開!
現在,劈山之劍,已經高高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