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的壓力促使科學家開始研製相應的機器工具,珍妮機已經出現了,牛頓即將出世,西方已經有蒸汽機的概念,不到百年之後,蒸汽機已經開始運用在歐洲的礦區,用來帶動轉輪和升降機,並用來抽水,等蒸汽機用在紡織工業之後,整個西方就真正進入了蒸汽機時代,真正帶動了工業革命。
象中國這樣,仍然是以小塊土地為主的小農經濟,固然維護著華夏文明不斷絕,但想擺脫桎梏,真正騰飛,憑自身的力量是辦不到的。
小農經濟產生的保守的儒家文明,對科技和技術的發展是根本持否定態度,沒有科技就沒有工業革命的基礎,沒有大量的失地農民參與,工業騰飛也無從談起。
況且在中國,大量農民就意味著一件事:革命。
張守仁現在做的,對華夏文明來說,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
打破傳統,重新豎立一個新的生產生存的方式,以這個雄心來說,眼前的雞鴨豬牛羊,不過是過眼雲煙,無所謂的事情。
真的把大農莊模式豎立起來,把剩餘的農民勞動力趕去務工,做活,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種種機器革新,出現工業革命的真正萌芽……到這種地步,中國才是如曆史教科書上寫的那樣,有了進入資本主義的可能。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張守仁是死矣無憾了!
人固有一死,如果真的能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死又何妨呢?
在這樣的大事麵前,就算是軍事上在做著最後的準備,張守仁還是每天都會放很大精力在這個小生態圈的,因為這個初始萌動,可能是華夏千年下來改變根本的初始。
“下官鬆江陳子龍,拜見大人!”
“這我可不敢當!”
雖然早就有所預感,不過當長身玉立,身材氣質俱佳,一看就知道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讀書人中的精英在自己麵前做出被折服的樣子出來,張守仁還是笑的合不攏嘴……他十分的開心,高興!
對陳子龍,他神交久矣!
這裏的很多舉措,包括一行農作物栽種的細節還是打陳子龍的書裏看到的,雖然語焉不詳,但有所借鑒總比瞎子走路要好的多,到底手中有一支燈籠,可以獲得一些明亮的光源來照亮前路。
從這一點來說,眼前這個生態圈計劃,陳子龍也是有大功勞的!
雖然從後世人的記憶來說,陳子龍是湮滅在明末太多的才子裏頭了!什麼黃宗羲,顧炎武,這兩個就是學術大拿,太出名了。
還有吳偉業的圓圓曲,更是一時風騷無兩。
再有什麼明末四公子,候朝宗世家公子,冒辟疆和董小宛一對壁人,秦淮諸豔就奪人眼球,還有柳如是河東君這樣的十分傑出的女中豪傑。
太耀眼了!
明末的文士,遠比將軍們出名。在北宋末年,是中興四將立下赫赫之功,誰也搶不得嶽飛和韓世忠等大將的風頭。
到了明末,到處都是一曲悲歌,到處是爛糟糟的末世景像,將領麼投降後如虎似狼,投降前對百姓是如狼似虎,遇民則搶,遇敵則降,這樣的惡心巴拉的世界,才子佳人的故事當然更奪人眼球,更叫人唏噓感慨。
象陳子龍這樣,雖然詩詞天賦極高,被人稱評極佳,但似乎是在業內人士那裏出名,在坊間傳聞,還是什麼公子名妓之類的更加出名,至於此人更醉心經濟之道,明亡後壯烈殉國,不象黃宗羲等人後來和清廷合作搞出浙江史學派等門派來,沒有弟子幫著薪火相傳,彼此頌揚,所以名頭就更加不顯了。
不過,這個在曆史上不是特別有名的人,在張守仁眼中,卻是一個無上至寶。
懂政務,懂經濟,懂製造,陳子龍的書中,學識十分廣博,從政府施政的公文,到判案的判例,再到工業,農業,商業,都有涉獵。從徐光啟的農書再到一些奇技淫巧類的製造類的書籍,都有記錄。
這個人,是一個大賢,是沒有被人發覺的寶貝!
當然,陳子龍的學問還沒有精純到獨立門戶的地步,對農業和工業,也沒有自己的獨創。但以此人的聰慧和肯於學習,如果不是後來國事日壞,把精力用在別的地方,而是一直堅持下去,就算比不上妖孽級的大師們,成為一個全麵的頂級大拿,還是很有機會的。
這樣一個人在自己眼前,張守仁笑的眼睛都眯了起來,在場的人,還真是頭一回見到這位大人,笑的如此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