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萬鐵騎出遼東(2 / 3)

如斥候這樣的小規模騎戰,宗旨不變,不論追殺還是撤退,仍是速度第一,但是斥候則具備更多發揮個人武力的餘地。

將領鐵甲過於鮮明是大忌,一則大多甲胄鑲金帶銀十分華而不實,二則過於引人注目,就跟求著敵人來殺一樣,這名不是姓耶律便是姓慕容的皇帳成員根本沒這份覺悟,很快就有大燕兩名伍長模樣的遊弩手撕裂本就不厚的陣線,衝殺而至。年輕騎將不急於拔刀,等到一柄燕刀劈至,這才抽刀如驚虹,莽刀撞飛燕刀,順勢斬斷那名遊弩手伍長的胳膊,再撩起,劃破脖頸,血流如注,扔不罷休,削去臉頰,他那一騎巍然不動,瞬間死絕的伍長一騎擦身而過,他在收刀前不忘拿刀尖輕輕一戳,將那名百戰不曾死的伍長屍體推下馬背,他看也不看一眼屍體。

一連串連綿招式很花哨,但到底還是殺了人,他身負高超技擊武藝,超出騎兵範疇許多,也就有這份資格。

他抖腕耍了一記漂亮旋刀,用北漠語言淡然笑道:“同樣是天下最出名的的曲脊刀,原來燕刀不過如此。”

馬戰注重速度,還在於棄劍用刀,尤其是燕漠雙方的軍隊製式刀,兩種刀皆是曲背微彎,借助戰馬奔跑帶來的衝擊力,推劈而出,接觸敵人身軀,刀刃瞬間就可以帶出一個巨大而連續的曲麵滑動,切割力驚人,且即便誤砍甲胄也不易脫手,便於收刀再戰,這是同等重量直脊刀絕對達不到的效果,這也是北涼刀能夠名動天下的原因。一柄北涼刀的曲度厚度以及重量,都近乎完美。北漠刀則幾乎完全照搬燕刀而成製打造,隻是刀身更長,曲度更大。

戰事一觸即發,沒有誰能夠幸免,雙方共計不過三百餘人,陣型遠遠算不上厚實,因為大燕遊弩手取得偷襲的先機,一撥急促交鋒,成功殺去三十幾名北漠騎兵,而後者又無法在第一時間在第一線聚攏兵力,第二撥接觸戰發生時仍有約莫六十北漠騎無法有效出刀,故而其後廝殺,仍是北涼遊弩手占優。按照白衣陳芝豹堪稱膾炙人口的兵法闡述,優勢累積就在點點滴滴,隻要後期將領謀劃不出現大昏招,開局便可以注定了結局。

那名北漠皇室一夾馬腹,戰馬極為優良,爆發力驚人,瞬間就進入巔峰衝刺狀態,一刀就將一名大燕遊弩手連人帶馬劈成兩半,其刀勢之迅猛,掄刀幅度之大,可見一斑。

廝殺沒有平民百姓想象中的喧囂,隻有死寂一般的沉默,殺人傷人如此,墜馬陣亡更是如此。

李十月徹底殺紅了眼。

就個人戰力對比,遊弩手穩勝一籌,隻不過那名北漠年輕將軍參與戰事後,所到之處,輕輕鬆鬆就留下了七八具大燕騎兵屍體。

遊弩手標長從一顆頭顱中抽刀,毫不猶豫地衝向那名北漠青年騎將。

每逢死戰,先死將軍,再死校尉,後死標長伍長。

這是大燕鐵律。

這裏是他的官最大,沒理由不去死。

若是這些年僅僅為官帽子而搏殺,他早就可以當上將軍退去邊境以外的州郡養老享福了。

一次擦肩而過,憑借武力碾壓一切的年輕人咦了一聲。

這名大燕騎兵竟然沒死?

標長不光虎口滲血,肩頭更是被北漠刀砍去大塊肉,但這名老卒仍是順勢劈殺了一名年輕人身後的北漠騎兵,衝出幾十步後,轉頭繼續展開衝鋒。

第二次兩馬擦肩,標長被一刀破甲,肚腸掛滿馬鞍。

標長轉身再度衝鋒前,撕下一截衣衫,一擰耍,綁在腰間,麵無表情繼續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