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地盤大,餐廳麵積也大。
很多人到了之後自發的湊團,熟悉的,多年未見的,都各自坐到一起聊天,氣氛極好。
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活動場地。沿著新修的荷塘棧道可以到湖心亭喂魚,沿著青石板路可以上去觀音崖燒香拜佛。
雖然冬天沒什麼景致,但從觀音崖下麵的小路橫著過去,還有一片規模不大的梅林。這會兒正是臘梅花開的季節,空氣中都暗香浮動。
裴家爸媽和喬家爸媽一起招呼客人,董爸則在村口迎客,他兩個女兒都要從自家老房子出嫁,然後接到農家樂那邊舉行儀式。
喬家父母的朋友不多,來的都是多年交情的老友。他們家在本地的親戚也少,前麵的孩子沒了之後,多年來也疏於走動,小兒子再婚,他們也沒給親戚們發帖子。
這會兒他們的老友都到了,其中好幾個甚至對這裏生起濃厚的興趣,還非要去他們的房子看看。
“這地方不錯,有山有水,有花有樹,還有田土。”
跟喬爸關係最好的那位老教授今年都快六十五了,家裏倆孩子都在國外。
“你說,我也在這邊買個老房子改造下,跟你當鄰居怎麼樣?”
他真不是說說而已,是考慮了很久才借這個機會說出口的。
大家都覺得他很成功。兩口子都是退休老教授,兒女都在國外,說起來就讓人羨慕。但自己才知道,年紀大了,沒個孩子在身邊,有苦都無處說。
十月份那會兒,他老妻生病,他跟學校的考察團出去開了個會,回來才知道,要不是樓下同事的女兒找自己有事兒,都不知道老妻已經病在家裏起不來了。
這件事喬爸爸也知道,一聽老友這麼說,就連忙點頭。
“行,我幫你問問。不過這兩年董家村發展得很好,村裏的老宅子基本沒有了。要是實在不行,我問問宴如,他們農家樂那邊的小套房能不能租一套給你先住著。”
房子買了,想反悔有點難,完全可以先住下來試試,要是習慣了,覺得行,再想辦法買也不遲。
有喬爸老友這樣想法的不少,但大家也都很理智,沒有著急忙慌就下決定。
在聽到說農家樂後麵的小院兒可以長租,還有一對老夫妻也動了念頭。他們覺得完全可以幾家人合租一套院子。
早晚關起門各自過各自的日子,白天還能一起做飯,一起散步,唱唱歌下下棋什麼的,都不愁找不到伴兒。
相較於喬爸的老朋友們,裴爸這邊的親朋好友就顯得人間煙火氣足了些。
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這個農家樂投資了多少錢,能收回本不,有這麼大的產業,那董家家底不弱吧。
裴爸應付這親朋好友的打聽,臉上的表情都有些僵硬。
而裴媽那邊則更難受。
女人們大多是八卦的,裴達隻帶著兒子來了,媳婦沒來,再加上之前的那些傳言,甚至都有人口無遮攔的說裴達是不是打算離婚了,要是再娶,可不能娶這麼不懂禮數的老婆。
裴媽氣得頭疼。還說人家不懂禮數,她小兒子結婚的大喜日子,你旁邊叭叭什麼離婚再婚的,存心觸黴頭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