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二姐先到的家。
回來的時候,董宴如都已經把裴媽打包帶回董家村了。
她在家裏養了幾天,臉上的青腫痕跡消退不少,隻有眼窩周圍,還有胳膊上有沒有退散完的於痕。
董宴如也很狗。
她拉著裴媽回去,還不讓她清閑,把堆積的賬本丟給裴媽,撒嬌賣乖的求著裴媽幫她核算。
本來心情很鬱悶,甚至都要不想活了的裴媽被她這麼一鬧,不說心結全消,至少有人陪著說話,又有事情分散注意力,整個人狀態好了不少。
早上起來吃了早飯就去遛個彎兒,跟喬媽他們在院子裏吹拉彈唱玩一上午。中午搭夥吃飯,下午去辦公室算賬,晚上再一起吹吹牛,這日子過得可舒坦了。
村子裏,除了喬媽老兩口,裴媽,還有另外兩戶人家的親家也過來小住。幾個城裏來的阿姨湊一塊兒,聊聊工作,聊聊自家孩子,再聊聊去哪兒玩,心思都放在外麵了,對家裏孩子的態度可比以前還好。
其中一個阿姨就是搞婦女工作的,聽裴媽說了點自己跟兒媳婦之間的矛盾,就拿自己和身邊人做例子,開導了她。
有了同齡人的開導,再加上就像他們說的,未來的小兒媳婦雖然個性強勢,但對他們老兩口可好,還有什麼奢求的。
再說了,他們有單位,有退休金,醫療也能報銷,不見得非要孩子給他們養老,既然這樣,大家幹脆就不要走太近,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就行了。
心裏肯定是不舒坦的,但能咋辦?讓兒子兒媳婦離婚?還是去打回來?
這事兒到底還得孩子們去解決。
董宴如把裴媽丟給喬媽媽他們開導,自己則引了發生爭執的兩方,還有大隊長,村委們坐到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
“兩位叔叔,咱們呢今天是來解決問題的,所以等會兒不管你們聽到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先別吵,咱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大家共同富裕,不是誰把誰踩下去。”
聽到董宴如的話,那倆同村的叔叔猶豫了下,點點頭。
他們都知道董宴如在首都讀大學,是個頂厲害的孩子。村裏這幾年的變化都是她帶來的,榆樹村對她就跟自己村的親閨女一樣,他們董家村不能讓外人看扁咯。
“叔哇,我呢,先把目前的施工計劃跟你們聊聊。這片竹山麵積很大,但實際上屬於你們的並不多,還有一部分是屬於村集體的。這個你們認吧?”
董宴如事先就跟大隊長他們溝通過了,把村裏的土地分配方案找了出來,還有麵積位置等簡繪地圖。
那片竹林坡地麵積不小,一年一千的收入也不可能隻給一家,如果按照比例來分配,一年能有接近六百的樣子。
因為屬於村集體的那部分還在更高的地方,但那上麵地勢不好,不能修建設施,所以這部分麵積算添搭,要被扣出來的。
兩個叔叔自己也研究了很久,對村裏的劃分也認可。
董宴如之前跟大隊長他們溝通的時候,已經說了自己的計劃。兩個方案都不太合適。
群策群力下,他們拿出了第三個方案。
“這個呢你們兩家看看。”董宴如把計劃書分別遞到兩個叔叔麵前,“你們要是看不明白,也可以讓家裏人來看,或者找你們信任的朋友幫忙看都可以。”
兩個叔叔很信任她,就說自己不找人來看了,隻想要董宴如幫忙解釋清楚就好。
“那行,我就說說這個方案的重點。”
“其實啊,這個重點就一句話。是旱澇保收呢,還是想拚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