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龍山建築的老總說的那番話的核心,拿地。海南立省之後,肯定要大力推動經濟。未來十年二十年裏,房地產是最容易出頭的行業。”
她沒說的是,也是泡沫最大的行業之一。
不過在十年之內,房地產的發展的確很值得投資,就是地方需要選好。
“第二,是經貿委那位老師說的,對外貿易可能是海南的重點支柱。但是這一塊跟我們的專業沒什麼沾邊的,暫時可以觀望。”
她老師好整以暇的靠在沙發上,摘下眼鏡擦了擦,笑眯眯的問:“那你覺得我們去摻和一腳房地產行業如何?”
董宴如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認真的思索起來。
她能看到問題所在,是因為她已經知道問題的發生。但是她老師可不是什麼沽名釣譽的人,很難說老師沒有其他的想法。要如何有理有據的提出自己的觀點,還要迎合老師的喜好,這是研究生能不能順利畢業的關鍵所在。
董宴如老師自己心裏當然有根秤,他再看重弟子們,也不可能完全聽他們的話。
“我打算先過去看看,拿下一塊海灣地的設計項目,其他的再說。”
薑還是老的辣。他本來就不是特別看好,倒不是說對海南有什麼看法,而是焦點太集中了容易放大不足。
大魚大肉吃不了,啃根骨頭喝口湯還是可以的。
“現在說這個還早了點,你先回去,等我這邊情況落實了再說。”
董宴如跟老師道了再見,一個人離開。
路上她想了不少。離至暗時刻還有五六年,順利的話她博士都能畢業了。而且小心謹慎一點,也未必不能在中間撈到點什麼好處。
不過這一切離她太遠,她連資本都沒有,更別說去和土地大鱷掰手腕了。
接下來兩天沒有啥特別要緊的事兒。會所那邊的施工她看過了,還要差不多一個月才能輪到他們進場。先期的土地規劃也處理完成,這些事情請師兄幫忙看著就好。
相較而言,董家村那邊的項目目前有了點麻煩,她必須回去處理。
董家村的麻煩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就是新批的那塊地,早先村裏是劃給了董宴如的堂叔祖家,後來他家分家,分到這塊地的人就拿這塊地跟人置換了靠近村道那邊的地。
不過當時偷了個懶,兩家人說好置換就行了,沒有去村委辦手續。而村裏人都沾親帶故,這種情況也沒少發生,隻要兩家人不扯皮那就沒事兒。
然後這幾年這塊地的水土質量越來越不好,當時換地的那家就想把地還回去,不過董宴如她堂叔祖的三兒子不樂意,說已經定下來的事情怎麼能反悔。村道邊的那塊地他們精心侍弄了好幾年,今年眼看著要產出了,你就要收回去,那肯定不行。
兩家人就為這事兒鬧起來了。
正鬧得不可開交,村裏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都快要擺平這事兒了,結果鎮上這神來一筆,那塊坡地啥都不用做,一年就有小一千的收入,這不比種地好?
行吧,兩家人又開始吵,不過這次雙方的焦點顛倒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