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蹦躂到中心校,時間也才過去不到半小時。
從中心校到村上,有條河。冬春兩季水量不大,但是到了夏季,會有差不多二十多天時間橋麵被水沒過。
好的是那段時間正值暑假,孩子們不用趟水過河。
在橋墩兩邊都有長條青石板,很多附近的村民就在這裏洗衣服被套等大件的東西。再往下遊一點,有個人工掏出來的小水窪,是附近的人洗菜的地方。
她跟橋上過的時候,正好有幾個女人在洗被子,看到她招呼了幾句,還有個想要找她畫鞋麵的花。
“行嘞,我先去給我姐送飯,回頭我過來你還在我就這兒跟你說,要是你先回去了,就啥時候有空啥時候來我家找我也行。”
跟幾位嫂子伯娘揮揮手,她繼續往前。再走一裏路就到學校了。
說起來也怪。他們中心校修建在一片窪地上,但每年洪澇都淹不到學校去。
在學校東南方兩百多米的柳樹下,就是香火鼎盛的觀音廟。
神學與科學同在!
拜觀音娘娘不耽擱村民們送孩子上學並要求他們學習好。
董宴如跟傳達室的大伯說了一聲,拎著飯盒找到了大姐的辦公室。
這年頭村學校都還是平房。麵積不算小,沒有操場,隻有一個簡易的籃球架。鐵架子都生鏽了,用了兩塊青條石壓著,籃框也歪歪斜斜的。
教學樓灰牆黑瓦,裏麵是兩人座的長條木製桌凳。黑板是在牆上用石灰刷了一塊,再刷上黑漆。
董宴如上輩子還沒見過這樣簡陋的學校。
跟教室側對著的一排平房就是教室辦公室了。
最頂頭一間是校長和兩個主任的辦公室,緊挨著是初中老師辦公室,中間是醫務室,再過來才是小學老師辦公室。
別看村學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都有,實際上讀書的學生不多,一共也就三四百人。
董宴如到的時候,董秋剛好上完一節課。
沒來得及吃早飯的她餓得頭都有點疼了。
董宴如在窗口看了好一會兒,才看到趴在角落的姐姐。高高的作業本幾乎把她遮擋完了。
“姐。”董宴如叫了一聲,從後門進去,“你餓了吧,趕緊吃點東西。”
董秋一直有點低血糖。後麵生活好了,她包裏也隨時裝著巧克力之類的糖果,但現在能有一杯白糖水都是日子過得不錯了。
“快,還是熱乎的。”董宴如幫忙把桌子上的作業本收了一下,又找了張廢紙給墊上,把飯盒打開,筷子米飯直接塞到董秋手上。
什麼情況最讓人感動?就是這樣的情況最感動人。
董秋怎麼都沒想到妹妹會給她送飯過來,一時間居然不知該如何表達。
“快吃啊,你看著我幹嘛?”
董秋在她旁邊坐下來,拿起學校訂閱的報紙翻看。
報紙是過期的,但是上麵的內容對董宴如來說依然屬於“新聞”,她看得津津有味。
可惜了,自己沒啥文學細胞,不然抄幾篇美文啊評論什麼的去投稿,好像稿費還挺不錯的。
她一邊翻看報紙,一邊在心裏默默遺憾。
家裏早飯不算豐盛,但董宴如從來不肯虧了自己的肚子。為數不多的雞蛋,她總是按照家裏人頭,一人一個強行要他們多吃。說什麼沒錢吃肉,那也得想辦法補充蛋白質,才能提高身體抵抗力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