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破解迷團究因果 無心有失惹禍端(2 / 2)

又因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斷除自己的煩惱,以追求個人的自我解脫為主,從了生死出發,以離貪愛為根本,以滅盡身智為究竟,純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譏諷他為“自了漢”。

大乘佛教則自稱佛法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國淨土為目標。他認為,修證需要經過無數生死,曆劫修行,以“摩訶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覺),除斷除自己一切煩惱外,更應以救脫眾生為目標。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強調要適應世間,開大方便門,以引渡眾生。

小乘佛教總的傾向是“法有我無”,即隻否定人我的實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實在性。而大乘佛教則不僅主張人無我,而且認為法無我,即同時否定法我的實在性。

伽來那羅決心改變西域小乘佛法的現狀,畢竟大小乘法之爭在天竺佛法源頭也頗有爭議。於是伽來那羅通過自己高妙的思惟三昧經等大乘佛法,四處宣傳大乘佛法,又通過辯論等多種方式擊敗了西域其它傳教小乘佛法的高僧,贏得了一片讚賞。伽來那羅於是自稱維摩居士,又叫淨名大士。

通過遊曆西域三十六國,最終選定樓蘭這個交通要道,這樓蘭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勾通南北上下,交通便捷,人員往來眾多,經濟繁榮。

伽來那羅立誓在樓蘭城,弘揚佛法經義,普及眾生黎民,並修建兩座西域最大的包括地宮五層,地上十三層,一共十八層的雅丹浮屠寶塔,以宣傳大乘佛法,增加自己的聲譽。

目標選定後,伽來那羅開始四處遊說,募捐財物,通過十三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辛奮鬥,終於募集了大量財物,貯藏在樓蘭城西外十五裏處一個天然洞穴裏。

接著伽來那羅說服樓蘭國主和達官貴人,拆除了樓蘭城原來有的二座小佛塔,並在原址樓蘭城西北角處,開始修建第一座雅丹浮屠寶塔。又通過招募大量的能工巧匠,集中在樓蘭城開工建設。這一修就是九年,終於建好第一座雅丹浮屠寶塔。塔成之日,伽來那羅廣泛邀請西域三十六國高僧、信徒和各國貴人,前來觀禮。

西域不愧號稱佛國,佛教在西域生長和發展是迅速的,有如此眾多的佛寺廟宇,又有諸多的佛門僧人,加之全國上下一致推崇,大到王公貴族,小到貧賤庶民無不誠心禮佛,將其視為平生幸事。

佛教的興盛可見一斑,至於伽來那羅為什麼要修建這樣巨型的工程,毫無疑問是為了普及佛理宣傳教義。為了用象征的方式形象地宣傳宗教教義,修建雅丹寶塔也是如此,以達觀象之目的,從而使眾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佛教的思想。

而西域更是把佛教信仰付諸行動,建鑿造廟、寫經造像往往看作是一種興福之事,是追求平安幸福的表現。遭逢生死叵側際遇的人,尤其能深刻體察那種強烈的宗教情感。

曾經,西域到處是沒有人跡的茫茫荒原,無邊的沙漠吞沒了生機和希望。那些古道上的商人懷著怎樣巨大的對自然的恐懼,在踏上遠程前無不虔誠地希望神靈的庇佑,而信奉佛教就是必然的選擇。

伽來那羅主持修建的這第一座雅丹浮屠寶塔,靜靜佇立在樓蘭城西門外,高九十餘尺。伽來那羅帶著五百追隨者,在這天舉辦了盛大的塔成禮佛活動,渴日忘疲,於四衢道中,多人觀處,起塔造像,可作念佛福之緣。

譬如佛般泥洹後有人作佛形象,人見佛形象,無不跪拜供養者。其像端正殊好,如佛無有異,人見莫不稱歎,莫不持花、香、僧彩供養者。而當天樓蘭舉國僧徒皆來會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損廢俗務,奉持齋戒,受經聽法,這更吸引了西域三十六國佛教信眾,人潮不斷湧來。

伽來那羅借機連續舉辦了半年佛事活動,宣講大乘佛法,可謂影響深遠,名地四方。小小的樓蘭國少說成天也有十來萬人,在這裏禮塔敬佛,這給伽來那羅贏得巨大的聲譽和影響。

於是伽來那羅決定再接再厲,不斷進取,通過這次佛事活動,又募集了巨量財富。於是馬上在樓蘭城西南角,修建第二座雅丹浮屠寶塔。這一來二去又是三年,剛好把地宮建好。

但伽來那羅的高調行事,引起了別人的注意和警惕,特別是那些小乘教法的傳教高僧,暗自恨上了伽來那羅。因為伽來那羅的行為,給小乘教法帶來了巨大的創傷,於是暗中勾結流竄在西域的馬匪胡子,又借樓蘭城河道改道,造成樓蘭無水源之機,紛紛向樓蘭發難。

同時伽來那羅籌集的巨額財富,也紛紛吸引了別人目光,一時樓蘭處在風波險惡之中,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