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地在腳下顫動(1 / 3)

正在這時,所有的燈都熄滅了,方麵軍指揮所陷入了一片混亂。緊接著,所有的電話都被切斷。

6月22日晚,西南方麵軍司令部全體人員忙碌了一夜,前線各部隊與德軍展開了激戰,但直到6月23日淩晨,基爾波諾斯也沒有完全弄清戰場的形勢。

基爾波諾斯派人向兩位政委赫魯曉夫和瓦舒金報告他抗戰到底的決心。赫魯曉夫表示支持,瓦舒金由於壓力過大而拔槍自殺了。

蘇軍統帥部看出了危險,下達絕對命令:馬上封閉築壘地域,殲滅突入的德軍。同時命令準備開赴莫濟裏的機械化第16軍轉隸西南方麵軍。但基爾波諾斯卻不知道機械化第16軍位置在哪裏。

1941年初,蘇聯基輔特別軍區收到了大量情報:德軍正在邊境修建野戰機場,鋪設鐵路,並將大量土路修至邊界線。4月,德軍向邊境地區大規模調兵,大小演習輪番上陣,且向邊境地區的調兵一天比一天頻繁。

據反映,在被占領的波蘭領土上,德國政府把所有邊境地區的居民都趕走了。德軍向波蘭人發出警告:如有軍事行動,居民不準驚慌,否則就地槍決。

德軍在被占領的波蘭境內實行戒嚴,並把所有醫療機構改建為野戰醫院,配備了大量醫務人員。

每天有200列左右軍列開往與烏克蘭接壤的邊境地區,軍列上滿載士兵和軍用物資。所有鐵路負責人都換成了德國官員,所有開往邊境的軍列都有警衛隊護送。

在各邊境地區,德國開始將邊防軍換為野戰軍。在佩列梅什利和拉德姆諾以西地區的邊境一帶,集結了大量車輛,德軍偵察機日益頻繁地出現在蘇聯領空。

基輔這邊不斷傳來新的消息:德軍已經開始拆除設置在邊界線的障礙物,正在儲存炮彈和航空炸彈,而且是直接堆放在地上,並不打算長期保存。一切情報表明,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

此時,蘇軍仍駐紮在遠離邊界的常駐地點,從那裏進駐沿邊界線修築的防禦陣地,至少需要一兩天的時間。

這一年,基輔特別軍區剛開始組建,未完成組建的部隊有8個機械化軍、5個摩托化反坦克炮兵旅和大量炮兵部隊,還有幾個步兵師也沒有組建完畢。

1941年5月,基輔特別軍區尚缺3萬多名軍官和技術人員,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各軍校5月份畢業的學員們身上。但剛畢業的學員們是在德軍入侵前幾天才服役的,他們根本不熟悉部隊的情況。

蘇軍軍械部門不能滿足過於龐大的軍隊對技術兵器的需要,尤其是新式坦克、飛機和火炮裝備,比如“米格”、“雅克”和“伊爾”型飛機,先進的T-34等坦克,以及其他各種武器。

在基輔軍區所屬部隊中,機械化第4、第8軍的裝備最精良。從1941年初起,該軍區獲得的大量T-34等坦克都優先裝備給了這兩個機械化軍。即使如此,這兩個機械化軍仍然缺乏包括坦克在內的卡車、火炮等其他技術裝備。這兩個機械化軍所屬部隊裝備的新式坦克,隻達到了規定數量的50%。

由於組建時間較短,裝甲部隊的訓練程度和各兵種的戰鬥協同均未達到規定水平。

機械化第15軍組建較晚,德軍入侵前該軍的裝備比前兩個機械化軍差得多。軍中裝備最好的是坦克第10師,擁有T-34等坦克近百輛。坦克第37師擁有32輛新式中型坦克和1輛新型坦克。其餘都是裝備落後的T-26等坦克。

大部分坦克駕駛員正在學習駕駛技術。機械化第15軍摩托化第212師更是名不副實,該師不僅沒有供部隊乘坐的卡車,而且缺乏運送重武器、彈藥和燃油的卡車。該師炮兵的牽引工具隻能牽引一個營的火炮,並缺乏後勤保障能力。比如,該軍的某炮兵團隻有5輛拖拉機,僅能牽引一個連的火炮,大量火炮靠馬牽引,機動能力很低。該軍的摩托車團裝備更差,而且其軍官隻補充到30%,大部分士兵是沒有受過訓練的新兵。

其他的機械化軍組建更晚,戰鬥力更低,所使用的坦克都很落後,其中大部分是教練坦克。那些坦克已經停止生產,幾乎沒有零備件來源,一旦損壞就等於報廢。在T-34等坦克裝備部隊以前,這些部隊隻能如此。

缺乏運輸工具是蘇聯各軍區所有地麵部隊的弱點。汽車和拖拉機隻裝備了規定數量的25%-30%。就連各軍區邊境附近的那些師也缺乏裝備。在蘇軍的大多數機械化軍中,所謂的摩托化部隊,隻能靠雙腳走路。大部分師和軍的炮兵均缺乏牽引車輛,靠牲畜牽引。

1941年6月,基輔特別軍區防守的邊界線長940公裏,該軍區直轄第1空降軍、第9機械化軍、第19機械化軍,還有4個集團軍:第5集團軍(第15軍、第27軍、第22機械化軍、第2和第9築壘地域)、第6集團軍(第6軍、第37軍、第4機械化軍、第5騎兵軍、第4和第6築壘地域、第4防空師)、第26集團軍(第8軍、第8機械化軍、第8築壘地域)、第12集團軍(第13軍、第17軍、第16機械化軍以及第10、11、12築壘地域,第11防空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