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我們必修的第一門人生課,盡管這是一門學校從沒有開設過的課程,但是,做人的方式卻直接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很多時候,它比其他課本知識顯得更加重要。
1.踏入社會,學會不卑不亢地做人
不卑不亢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最佳態度,亦是一種境界,一種心平氣和的境界,一種高深莫測的境界,一種做人的最佳境界。
(1)走出自卑的陰影中
自卑心理是從小就有的,難以完全克服。如果在少年時代時常遭到大人的斥責、謾罵,長大後則難免小心謹慎,經常處於自卑中。氣質自卑的人,很難獲得什麼成功。
認識自卑是後天形成的。這種自卑心理主要是過分注重自我,過分注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而造成的。其特點是患得患失、謹小慎微,總想不要讓人看輕。
挫折自卑。這往往經受了很大挫折,而且屢戰屢敗,最後形成的。有這種心理的人,平時很少參加社交活動。主要在於受這方麵的教育和鍛煉不足,工作能力不強。挫折自卑者應該有意識進行鍛煉,用自己的優勢彌補不足,漸漸恢複人生的平衡心態。
(2)自卑者要廣泛交際
人生是豐富多彩的。高尚的情操,廣博的知識,往往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絢爛,為你帶來多方麵的收獲和享受。
一個不會跳舞,不會搓麻的人,是很難同有此愛好的人建立起感情的。請朋友到家裏聚會,如果自己做一桌美味的飯萊,氣氛就會大不一樣。因此,掌握一些生存技能,會為你打開參加更多的社交活動的渠道,為你今後的人際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3)自卑者的心理調適
這講的是通過調整自己的自卑心理,使自己的感覺處在最佳狀態中。
有時我們和一些身份、經驗、才識、能力等各方麵比我們高的人交往,也會感到自卑,對對方產生一種畏懼,甚至因此失去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個人沒有了自信,就很難取得成功。隻要我們將心理上的膽怯收起來,給自己增添一些自信,結果將大不一樣。
(4)自卑者要不斷完善自我
俗話說,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要不斷地完善自我。
某大學生,多年來一直為自卑所困擾,上課怕發言,怕別人注意,怕被點名,怕在公眾場合講話,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後來通過努力,找到了自卑的原因,主動鍛煉,改變了自卑心理,生活也變得快樂起來。
克服自卑必須首先正確認識和分析自己的短處,彌補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再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較,就會信心十足。
隻有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大限度成功,人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而不是去追求到絕對的完美無缺。因此,隻有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才能達到自我完善,才能在為人處世中做到遊刃有餘。
(5)學會克服自卑
膽怯和緊張是由個體的內在因素決定的,有意識地運用一些技巧來克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保持聲音洪亮,就不會怯場。
——參加人多的聚會,提前到達地點。
——買一件名牌衣服,你會增加自信心。
——把關鍵問題提前說出來,減輕臨場時的緊張。
——遇到不愉快的事,要盡快使自己的心情愉快起來。
——要意識到對方可能比你還緊張,這樣你就會增加勇氣。
——當你一旦被對方的問題難住時,要立刻反過來問對方有關的另一個問題。
——會麵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場所,如果不行,最好應選擇雙方都不熟的地方。
——如果自己說錯了話,最好能彌補則彌補,不能彌補不要在意,因為誰都可能說錯話。
——如果自己很緊張,可以去做點與問題無關的小事情。如喝水,吸煙,找一下鋼筆等等。
——要從心裏認識到,不論地位多麼高,人格都是平等的。這樣就不會使你被對方的社會地位或頭銜嚇住。
總之,克服自卑的關鍵在於自己內心樹立一個崇高的目標,這樣,自信心就會隨之產生。
2.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在現代生活中,隨著人們交往的日益增多,“朋友”這個詞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諸如“為朋友兩肋插刀”、“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類關於朋友的俗語很多。
朋友的稱謂早在我國古代就有,“同師曰朋,同誌曰友”。同時派生出“朋比”(趨利之人,常為朋比,同其私也)和“朋黨”(專指士大夫各樹黨羽,互相傾軋)之類的詞語。由此看來,朋友的真正含義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今天我們常說的朋友的概念則已不完全是這層意思了。
我們可能是工作上的朋友、生活中的朋友、生意場上的朋友,在官場上還會有官場上的朋友等等。官場上可能是由於觀點和主李的相同,生意上的朋友更傾向於共同追求利益。“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因為隨著利益的不同,維係朋友之間關係的各種因素都會發生變化,自然也就沒有永恒的朋友了。
這種以“利益”為紐帶的“朋友”是把交朋友作為“手段”,其條件就是有可能獲得利益,維持朋友關係的時間應該是在“目的”尚未達到的階段,這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毫不摻雜利益成分的,應是誌趣相投的神交,“君子之交淡如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交友應注意如下幾方麵問題:
(1)互不幹涉,相互尊重
我們既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也要尊重別人的獨立人格。因為隻有當我們尊重別人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別人對我們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私密的一麵,朋友之間也是如此,即使彼此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但願我們都能經常敞開自己的心扉,又能不跨越界限去幹擾朋友的世界,如此才能加深情誼。
(2)求同存異,學會寬容
中國有句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通過自然界的現象來比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非常有哲理的。由於每一個人的閱曆、學識等不盡相同,對問題的看法也不會相同。如果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很容易把自己不能領會的地方,通通當成缺點來看待,本身也不客觀。在要求別人完美時,應先要求自己完美。與其去尋找別人的缺點,不如去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以客觀的態度來審視自己,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一味地注意別人的缺點,並且不斷指責他人的人,隻會逐漸地孤立自己。即使是對他人的善意勸告,也很容易被看做多管閑事。
(3)有選擇的交友,謹慎與人交心
交友最好不要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尤其是與上司或下屬以及工作聯係密切的同事,這是因為地位角度的不同,使他們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隻要做到互相尊重,保持正常的工作關係就可以了,試圖更進一步則隻能自尋煩惱。
3.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講的就是正直,因為正直使執著變得美麗。你孤獨不孤獨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做人必須有骨氣,人的骨氣是屬於人的信譽的。
(1)要做到正直很難,但我們必須這樣做
正直的精神,可以永垂不朽。不義之徒,雖生如死!土耳其民間有個傳說,阿達巴紮市從前位於一個小湖中間,有座八孔橋通向該市,薩卡裏亞河橋下流過。有個惡霸每天堵在橋頭向來往行人強收“過橋費”。一天,有位名叫薩卡裏巴巴的老人想要過橋。惡少一把就抓住老人的衣領強行要錢。老人無錢可給,說:“不從惡少橋上過,寧讓河水衝走我。”說罷撲通跳進河裏,頓時河水倒流、消失,河流立刻幹涸,人們從此將此河稱為薩卡裏巴巴。此語與漢語成語中“不畏強暴”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相近。
(2)正直使你的增長信譽
享受誠實、正直是對自己靈魂的一種淨化。奉獻正直、誠實則是對自己的一種人格升華。心中滿懷正直和誠實,我們會奉獻美好。奉獻美好,我們會感動別人;感動別人,我們會獲得良譽。
盡管一個人良好的聲譽增長很慢,但他的真實的品性是不能完全抹煞的。他可能會被另一些人誤解,被一些人曲解。在一段時期內,不幸和苦難可能會籠罩著他們的生活,但是,通過耐心的等待,他們最終會得到本應該得到的信任和尊重。
據說,對謝裏登有這樣一種評價,如果他有讓人信賴的品格,或許他可以主宰世界。但是,正因為他缺少這種品格,他那讓人欽羨的稟賦也就變得毫無用處。他在日常生活和政治方麵影響甚微,甚至連特魯利街的啞劇演員也感到自己的影響力要超過他,這讓他感到驚詫和茫然。有一天,當德爾比尼因為工資被拖欠而向這位經理施壓時,謝裏登嚴厲地斥責了他,說德爾比尼忘記了他的身份。“不,謝裏登先生,事實上,我並沒有忘記,”德爾比尼反駁道,“我完全清楚你我之間的差別,論出身、門第和所受的教育,我不如你,但在實際生活中,在品質、行為方麵,你卻不如我。”
和謝裏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同胞伯克,伯克是一個品格極為高尚的人。他成為議會議員時,剛剛35歲,但他卻抓住時機,把自己的英名深刻在了英國政治史上。他天賦極高,而且有著非凡的品格魅力。但是,他有一個缺點,且是一個嚴重的缺陷——脾氣暴躁。他的天才般的才華成了急躁性格的犧牲品。缺乏溫和的脾氣,使最為難得的天賦價值相對減小。品格是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在個人的控製調節下形成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追求正義、邪惡的原則,日子是一天也無法過下去的。一個動作,不管它是如何的微不足道,也是訓練出來的結果,就如同一根頭發,無論它多麼細小,都會留下投影。西摩本尼克女士的母親所說的下麵這句話,是極有見地的:“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不要屈從於它;否則,盡管你可以藐視它,實際上你卻處於它的統治之中。”
每一種思想,每一次行動和每一種感情,都可以歸因於個體所受的教養,習慣和理解力,而且,它們必然會對個人將來的生活產生影響。因此,對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正直是做人的第一要素。
4.責備別人是一個很壞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