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檾麻和土窯(1 / 2)

離“霸王龍”事件已經過去幾天了,古長風又開啟了搜索物資的旅程。

挑了個沒去過的方向,拿上自己的木矛,一路向著森林走去。

一路走一路布置小陷阱,希望原路返回的時候,能抓住一些小動物填飽肚子。

走了有一個多小時,前麵是一叢高高直直的“灌木叢”,莖枝被柔毛。葉圓心形,邊緣具細圓鋸齒,兩麵均密被星狀柔毛;葉柄被星狀細柔毛,關鍵是那花、那果,讓古長風想到了一種植物――檾麻。

這可是好東西啊,皮可以炮製做成繩子,做的繩子又細又結實,正好可以用來做弓弦。

挑了些莖下部葉片枯黃,植株超過一米的檾麻連根拔下來。

用細樹枝捆紮好,背回去!

運氣不錯,六個籠子,有三個抓住了獵物,還有隻野雞。

將檾麻放在洞口,把獵物處理掉。

想了想小時候看別人怎麼做的麻繩。

首先,麻要漚!

麻為什麼要漚呢?

一是在水的幫助下把麻泡軟,泡軟就是泡去麻的膠質。

二是幹淨水泡不了,而且水得髒,讓水裏的細菌發揮作用,讓麻的纖維組織發生變化,留下有筋力的部分,也就是連細菌都“啃”不動的地方。

不過也不能泡起來沒完沒了,時間一長,纖維也是會被泡壞的。

麻漚好了,不能怕臭,必須趁著濕勁兒從根部撥開。

剩下的白白的麻杆兒還能做床箔,還可以建房頂。

麻漚好,剝好,要洗得白白淨淨的,曬得幹幹鬆鬆的,捋得順順溜溜的,就像給自個兒梳頭似的,打理得十分得體。

古長風在洞外找到一處小水窪,裏麵落滿了枯葉,用工具將枯葉清理出來,水窪略微顯小,不能一次泡完,隻能一次一次來。

把檾麻泡好估計得有個一周的時間,現在不急它!

外出很多次也沒找到合適做鍋的東西,所以古長風決定自己燒製一些陶器,即可以用來儲水,又可以用來吃飯。

古長風不知道燒製陶器要用什麼土,不過古長風小時候用一種紅色的泥捏過泥人,曬幹後泥人特別結實!

在林子裏找了塊泥質土地,把枯葉枯枝清理出來,用工具向下挖了大概一米左右,一層暗紅色的泥土出現在他的視線裏。

這泥還挺硬,就算有工具也不是很好挖,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收集了將近一百斤的泥土。

用背簍背回去,曬幹,磨粉,和泥這都是後話。

“陶土”有了,這陶窯也得有啊!雖然不知道怎麼建窯,但是原理還是知道的啊!

挖出來的泥土不能浪費啊!

先把早先堆放的泥土弄了一堆到旁邊,然後把水倒在較大的那一堆泥土上麵,泥土本就帶點潮濕,很快就顯得有點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