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明很快找到市委書記沈國生。
這時候的沈國生已經被在場這些華夏船舶業大佬們包圍在中間,雖然沈國生心裏有些想法。但他在眾人麵前還是不動聲色,與這些嘉賓談笑風聲,好像他對四海船舶動力製造有限公司項目的情況也了如指掌一樣。那些不知道內情的嘉賓都覺得沈國生是海州市一把手,這個項目最終落戶海州而不是其他地方,肯定與海州的運作有關,見狀也更加著意地與沈國生進行交流,希望能夠加強與海州方麵的關係。
許鵬明站在外麵,根本無人理會,也插不上話。
“飛揚啊,你瞞得我們好苦。”沈國生離開以後。邱成德與冼超聞相視一笑,衝著包飛揚埋怨道.
他們和沈國生一樣,同樣也沒有想到這個項目最終真的會落戶海州。雖然包飛揚說過有這個可能,但是在他們看來,華夏科工委與華夏船舶總公司都是很強勢的存在,哪怕包飛揚與方夏實業集團的關係比較好,方夏特種材料有限公司也擁有獨家技術,但是這種重要項目,最終還是應該由華夏科工委與華夏船舶總公司說了算,方夏實業集團根本沒有可能起到多大作用。
所以四海船舶動力製造有限公司的項目最終落戶海州,邱成德和冼超聞還是感到十分驚訝。
其實邱成德和冼超聞並不知道,華夏船舶總公司一開始確實反對四海船舶動力製造有限公司項目放在海州,他們認為海州並沒有船舶工業的基礎,也沒有發動機產業的基礎,無論是從配套還是人才角度,海州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跟方夏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接觸的時候,華夏船舶總公司的態度十分強硬,用他們的話來說。就算方夏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擁有獨家技術,華夏船舶總公司與他們合作,並且讓他們擁有四成的股權就已經算是十分優厚的條件了,在選址乃至具體運營方麵,根本輪不到方夏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說話。
讓華夏船舶總公司方麵沒有想到的是,這時候華夏科工委出麵了。華夏科工委明確表態支持將項目放在海州,而且態度十分明確告訴華夏船舶總公司:這一點不需要討論,就這樣定了。
在麵對方夏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的時候,華夏船舶總公司的態度十分強勢,然而在麵對華夏科工委的時候,情況恰好顛倒了過來,華夏船舶總公司在華夏科工委麵前同樣沒有什麼發言權,華夏科工委是正部級單位,級別比他們高。而且還有軍方背景,地位特殊,華夏科工委既然做出這樣的決定,華夏船舶總公司同樣無法質疑,最終項目才會落戶海州。
華夏科工委的藍主任私底下曾經跟科工委的高層領導說過,海州再沒有人才,有一個人就夠了,至於其他那些普通的人才。從其他地方調過去就行了,更何況那小子有的是辦法。不需要我們操心,他就能夠解決人才的問題。那小子性子野,不肯到上麵來,我現在將研究所放到他身邊,看他還能夠往哪裏逃!
科工委藍主任口中的那個特殊的人才,自然就是包飛揚。自從包飛揚向秦嶺計劃提供了關鍵性的耐高溫陶瓷塗料以後,科工委就與方夏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展開了在特種材料方麵的研究,成立了聯合實驗室,這個聯合實驗室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取得了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研究效率非常高。
一直對聯合實驗室非常關注的藍主任知道,聯合實驗室的那些重要項目之所以總是能夠取得快速的進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每當他們遇到難題或者瓶頸的時候,隻要將情況反饋給包飛揚,這小子就總是能夠點出關鍵的地方和方向,然後很多科研人員苦思冥想、琢磨了很多天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無法確定的難點,頓時就迎刃而解。以至於包飛揚在實驗室人員口中已經有了一個“神奇大腦”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