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點了點頭:“確實,海州船舶工業產業鏈的大勢已成,我們現在要做的,也隻是將各項工作做紮實,希望我們現在種下去的種子盡早開花結果。”
“不過對臨港經濟開發區、對海州來說,隻能說剛剛起步。”冼超聞歎了口氣說道:“薛書記一直想要爭取石油總公司在海州上煉化項目,聽說上一次去燕京,剛剛有些頭緒,現在卻要離開,也不知道這個項目還能不能夠繼續下去。”
包飛揚道:“是啊,薛書記的離開對海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也隻有繼續努力,將薛書記想做但還沒有來得及做好的事情繼續做下去。我想薛書記到了省裏以後,也不會忘記我們海州,對海州來說,省裏有薛書記幫忙,有些事情說不定會更好辦。”
“對,飛揚你這句話說的好,有些事情我們總不能夠半途而廢。”冼超聞終於精神一振:“薛書記去了省裏,我們也算是在省裏有了靠山,對海州來說,這也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包飛揚和冼超聞相視一笑,兩個人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
對冼超聞來說,他在省裏沒有強力的靠山,哪怕是王躍偉,他也不在核心圈內,何況王躍偉隻是普通的副省長。
冼超聞並不想放棄薛紹華這條線,雖然薛紹華的級別還不如王躍偉,但是薛紹華有背景,以後的發展潛力更大。另外在薛紹華的手底下,冼超聞這個常務副市長也幹得如魚得水,兩人配合默契,冼超聞既不想、也不能輕易改換門庭。
但是薛紹華離開海州,曾經團結在薛紹華周圍的幾名班子成員的立場一下子微妙起來,過去大家站在一起,是因為有薛紹華這個強勢的班長,實際上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薛紹華離開以後,大家都會有各自的想法。
目前看來,除了兩三個薛係的鐵杆,其他人很可能會重新調整自己的立場。
冼超聞知道包飛揚並不屬於薛紹華這個圈子,包飛揚的背景同樣很大,他有自己的圈子,不過兩個人以前的合作比較多,也很默契,所以他第一時間沒有找別人,而是找包飛揚交流看法。
看起來包飛揚還隻是一個正處級幹部,還沒有辦法參與市一級的決策,但是沒有人能夠忽視他的影響力。如果說海州想要成為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鵬,那麼臨港經濟開發區就是這隻大鵬的鵬頭和雙翼,舉足輕重。
冼超聞覺得,如果能夠得到包飛揚的支持,他在市裏的權力就不會遭到過份削弱。他已經做好了薛紹華離開後,自己手中的權力要被削弱的準備,但是他並不想失去一些最關鍵的權力,比如他分管的臨港經濟開發區和船舶工業建設等等。
包飛揚很清楚冼超聞的想法,他也確實需要有人在市裏支持。以前無論是薛紹華還是陳玉清,對臨港經濟開發區的工作都非常支持,而且並不直接幹預。現在換了人,以後的情況就很難說了,至少沈國生已經開始插手江北船舶總公司的海州項目,他也不能不有所準備。
“我跟沈秘書長不是很熟,跟邱廳長倒是接觸過幾次,江北船舶總公司的陳總冼市長你也應該打過交道,下午我跟邱廳長、陳總都打過電話,他們表示到了海州以後,首先要抓緊時間熟悉情況,其次也都肯定了海州現在的發展趨勢很好,這種好的趨勢應該繼續保持,要盡量避免發生大的變化。”包飛揚說道。
冼超聞的眼睛頓時又亮了起來,他不知道包飛揚與邱成德、陳文斌通電話是包飛揚打給他們的、還是他們打給包飛揚的,如果是後者的話,他也並不奇怪,就像他第一個找的是包飛揚一樣,無論是誰來到海州,在當前的形勢下,沒有包飛揚的支持,工作都將很難開展。某種意義上來說,得到包飛揚的支持,就是比得到他這個常務副市長的支持更重要。
當然,也因為得到包飛揚的支持更容易,雙方並沒有根本性的衝突,但是市長要掌握主導權,陳文斌要掌握船舶工業,與冼超聞是有直接衝突的,再怎麼示好都沒有用。
不過冼超聞卻從包飛揚的話裏麵聽出了另外一層意思:似乎邱成德、陳文斌與他的關係都不錯,而且這兩位新來的市領導並不會很急切地想要攬權。(未完待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