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班子調整(3 / 3)

另外一點則是海州市現在的形勢這麼好,省裏麵肯定要加強控製——當然,這是體麵一點的說法。

“諸葛亮們”則毫不客氣地說道:“其實就是搶功勞,你看海州剛剛引進了幾個大項目,這時候省裏麵派人下來,等這些項目建成了,那都是他們的功勞。反倒是薛書記、陳市長這個時候走了,這些功勞以後就跟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是啊,要不就算薛書記、陳市長他們被提拔了,市裏路書記、冼市長他們也應該能夠升半格啊,可是現在你看他們都沒有機會,人都是從省裏空降的,這樣做真是太不公平了。”

“聽說薛書記要當省長助理,也算是提拔了,陳市長擔任紀委副書記,應該是降了吧?”有人對這個問題感到非常疑惑,畢竟在很多人看來,海州市紀委副書記畢竟是副手,好像還是不如其他局辦的一把手。

“那倒也不能這樣說,紀委副書記還兼監察局局長呢,級別是一樣的,不過以後發展的方向就受到限製了。陳市長好不容易從紀委那條線跳出來,現在又被弄回去了,肯定不願意,可是上麵都發話了,她也沒有辦法。”陳玉清由於其鐵麵風格,在老百姓當中素來有“青天”的稱號,但是對官場上的人來說,大多對陳玉清是又敬又畏,敬的是她的品行,畏的是她對下麵的嚴格要求。

“說實話,陳市長雖然要求嚴格一些,但要不是陳市長,我們海州也沒有現在的局麵。那些投資商都說我們海州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高,還不是陳市長給逼的?”

“拉倒吧,陳市長走了,你又可以上班打毛衣了,你心裏怕是高興壞了吧?”

“我高興什麼?陳市長的要求是嚴格,可我知道她是一個好市長。再說陳市長走了,那什麼效能監察製度還在,就算換了新的領導,恐怕也不會說廢除就廢除吧?這就叫、就叫那什麼來著?蕭規曹隨——”

“嗬嗬,那可是臨港經濟開發區搞出來的,聽說跟那個年輕的管委會主任有關。”

對於市裏的這次調整,海州官場上的普通幹部隻是會覺得可惜,畢竟在薛紹華、陳玉清的領導下,海州市已經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大家都會覺得保持現在的局麵,海州一定會發展得更好。但是現在換了新的領導人,就會出現一些新的變數,不過這種變化對他們來說,切身利益並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所以大家也隻是議論,不會真的有什麼擔心。

但是對達到一定層級,以及與薛紹華等人有關係的官員來說,這一次的調整影響就大了,雖然此前市裏已經就一些人事進行了安排,但是新的領導上任以後會怎麼做,要怎麼相處,依然會讓大家感到十分擔心。

對於冼超聞等人來說,也確實有一些遺憾,這次沒能夠順勢向前跨一步,以後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遇到這樣的機會。

冼超聞聽到消息以後,就給包飛揚打了個電話,約他到海船上吃海鮮。

這一次的調整對冼超聞來說,可謂是十分難受。冼超聞擔任海州市常務副市長的時間比薛紹華擔任海州市委書記、陳玉清擔任海州市長的時間都要長,冼超聞屬於那種在省裏並沒有強力靠山,但是憑借努力工作與出色的表現,以及對機會的把握,才非常幸運地走到現在。

他原先在省裏與副省長王躍偉走得比較近,到副省部級這個層次,往後的每一步都不容易,王躍偉的上升空間並不大。

在海州市,冼超聞並不是最早向薛紹華靠攏的班子成員,他是在陳玉清擔任海州市政府一把手以後,感到威脅,這才向薛紹華靠攏。(未完待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