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樂天一點,你不妨把遇到的厄運看作是一個機遇。這樣的機遇在平常的日子,在順境的時候是碰不到的。這麼一“看作”,你不但有了勇氣,可以輕鬆去麵對厄運,而且平添了一份使命感,儼如“替天行道”了。因為常人不會有的經曆,你大可以自信自己有一個常人不會有的美好將來。
人生本就多姿多彩,磨難不過是這其中的一些調色劑而已。如果你這麼看了,你就會感謝上帝待你不薄。同樣是過一輩子幾十年,但你卻比人家多了許多經曆,尤其當這經曆使你體味更多,讓你獲得常人不會有的感受,甚至是滿足的時候。
勇於麵對,然後是懂得麵對,這並非容易之事。實際上,身處逆境需要懂得麵對,而順風順水的時候,也要為爭取領先或者保持領先而學會麵對。總之,學會麵對對一個人的一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重要,你可以將你的一生都看成是不停的各式各樣的麵對。事實上,你要窮盡你的智慧和膽識去麵對。學會麵對,不懈地麵對最終可把你帶向你期望的成功,讓你的人生閃耀出你自豪的光彩。
在挫折中選擇開朗與快樂
有時候,當我們確實處於惡劣的客觀環境中,無力無望改變現實,那如何使自己不溺於敗局,而保持開朗和擁有力量呢?
請看下麵的一個例子: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格在幼年時期就已經定型,而且會影響人的一生,日後改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林克卻否定了他的這種說法。
林克身為猶太裔心理學家,二戰期間被關進納粹集中營,遭遇極其悲慘。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於納粹的魔掌,唯一的親人隻剩下一個妹妹。他本人更是受到嚴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獨處於囚室,忽然之間頓悟,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感受——日後命名為“人類終極的自由”。當時他隻知道這種自由是納粹德寇永遠也無法剝奪的。從客觀環境上來看,他完全受製於人,但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超脫於肉體束縛之外。他可以自行決定外界的刺激對本身的影響程度。換句話說,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他發現自己還有選擇如何反應的自由與能力。
他在腦海裏設想各式各樣的情況。譬如,獲釋後將如何站在講台上,把在這一段痛苦折磨中學得的寶貴教訓,傳授給自己的學生。憑著想象與記憶,他不斷鍛煉自己的意誌,直到心靈的自由終於超越了納粹的禁錮。他的這種超越也感染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獄卒。他協助獄友在苦難中找到意義,尋回自尊。處在最惡劣的環境中,林克運用難得的自我意識天賦,發掘了人性中最可貴一麵,那就是人有“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來自人類特有的四種天賦。除了自我意識,我們有“良知”,能明辨是非和善惡;還有“想象力”,能超出現實之外;更有“獨立意誌”,能夠不受外力影響,自行其是。
林克在獄中發現的人性準則,正是我們營造自治自立人生的首要準則——自由擇誌。自由擇誌的含義不僅在於采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個人行動取決於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環境。理智可以戰勝情感,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當我們對外部自由無能為力時,也不要放棄,要培養自我的心靈自由,將自我引向積極和美好的一麵。始終在內心積聚力量,等待時機,最終為自己贏來好的外在環境。
生活總是這個樣子,想美好的事情,你就會找到快樂,走向成功;想失意的事情,就會走向失望的深淵,無力麵對生活,無力麵對失敗!
一定要記住,你有選擇的力量。選擇健康、快樂和幸福,你的潛意識就會接受,並使你成為這樣的人;選擇做一個健康、快樂、友善的人,整個世界就會跟著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