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發前,他告誡將士要注意兩件事:一是遇到明朝遣使求和的使臣,要對他們說你們有話應向我君王去說,我們隻有接到君王班師的命令才可退兵;一是如果遇上關內的農民起義軍,不要誤殺,以免結下仇恨。“如彼欲遣使見朕,即攜其使來。或有奏朕之書,爾等即許轉達來書來奏”,表明企圖爭取與農民起義軍聯合共同對付明王朝的願望。十一月五日、八日,清軍分別從界嶺口、黃崖口兩處進入長城,沿途明守軍幾乎沒有抵禦,如入無人之境。一晝夜向前推進百餘裏。警報傳來,明朝急調兵遣將增援,清軍已攻克薊州,分兵南下,一舉奪取臨清。然後兵分五路,直趨東昌、館陶,十二月八日,攻占兗州,明魯王朱以派被俘不屈,自殺。直到崇德八年(1643年)五月,才陸續從牆子嶺出關而歸。半年間,清兵縱橫馳騁河北、山東、河南三省,攻克三府,18州,67縣,共88城,俘獲人口369000人,牲畜321000餘頭,黃金12254兩,白金2205270餘兩,珍珠4440兩。
對明戰爭的節節勝利,使皇太極感到無限欣慰。就在清軍正在前線勝利推進的時刻,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極終於因病在沈陽清寧宮與世長辭,享年52歲。後葬於昭陵,即今沈陽北陵,廟號太宗,諡為文皇帝。他用自己的畢生精力統一了北至外興安嶺,南至鴨綠江,西至蒙古,東及於遼的廣大地區,為清朝向關內發展,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基礎。
皇太極去世突然,生前對於皇位繼承沒有作出任何的表態與指示,這就必然要引發一場皇位繼承的激烈鬥爭。經過一番激烈紛爭之後,出現了一個妥協方案,由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為輔政王,攝國理政。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即皇帝位於篤恭殿,接受群臣朝賀,頒詔大赦天下,宣布正式即位,以明年為順治元年。經過這次內部調整,關係理順,清朝內部統一,多爾袞繼續實施皇太極進取中原的戰略,開始了新的謀劃。崇禎帝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