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日青島爭奪戰爆發了,這是當時中日兩國進行的最為殘酷的戰鬥。戰後據統計曆時二十七天的戰鬥中日雙方各死傷十萬餘人,這戰場戰爭幾乎涵蓋了人類戰爭中所有的手段。
9月30日是九月份最後的一天,對與大量的士兵來說也是人生最後的一天。上午八點鍾日軍開始對青島地區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炮擊。
首先遭到日軍攻擊的是即墨以西的馬山,馬山高不過一百餘米,四周的是平地。在此設置炮兵陣地可以對即墨全城形成有效地火力壓製。中國軍隊在此據守的是第十師的一個營,全營官兵近八百餘人。而且還可以隨時獲得即墨縣城的支援和青島的飛機支援。
日軍進攻即墨的是第十二師團,師團長是柴五郎。第十二師團是小鬼子的常設甲種師團,主要兵源來自北九州的福岡、佐賀、長崎。明治維新之前這裏是鍋島藩的領地,另外有著“佐賀武士走過的地方連草都不長”的諺語,就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凶殘。
負責進攻馬山的是步兵第二十四旅團第四十八聯隊,聯隊長五味為吉。五味大佐畢業於陸軍大學,畢業時獲得了天皇親自賜予的軍刀成為了軍刀組成員,這就造就了他目空一切的個性。
這個時候陸軍的進攻非常具有相同性,就是先用大炮轟炸,然後再出動步兵進攻。日軍第十二師團本身就有一個重炮旅團,所以打起炮來就像不要錢一樣。日軍的炮兵根本就沒有受到任何阻撓就完成了對馬山的炮擊任務。
四十八聯隊長五味為吉大佐,看著已經不知被日軍的炮火犁過多少次變得坑坑窪窪的山頂。五味大佐意氣風發,將天皇的賜刀一揮大聲喊道:“司禿給給!”
日軍第四十八聯隊未作任何部署就全軍壓上,這一下子將山頂的中國守軍弄傻了。山上的守軍營長是楊愛源,他就是剛剛從軍校畢業半年。楊愛源心想這小鬼子不是有毛病就是找死,連試探性進攻都沒有。真是太不把爺當盤菜了,今天要讓小鬼子嚐嚐厲害。
楊愛源趴在山腰的戰壕中,大聲的說道:“所有的人給我聽清楚了,將鬼子放近了再打!沒有我的命令不準開槍!”
所有的戰士都趴在戰壕裏一動也不動,戰壕的後邊是新近挖成的U形防炮洞。洞上麵水泥加固,同時在水泥上麵還夯實了一層從戰壕中挖出泥土。
日軍在離陣地還有五十米的時候,楊愛源直接瞄準了一個軍曹。
“砰!”的一聲槍響,鬼子被打倒在地上了。槍聲就是命令,中國軍隊一個營的輕重火力一齊開火。迫擊炮的轟炸聲,機槍的嘶鳴聲和清脆的步槍聲攪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交響曲。
五十米是一個要命的距離,隻要不是槍法太差都能打到敵人。再加上日本人的隊形比較密集,幾乎是槍槍咬肉。鬼子一個照麵就被撂倒了七八十人,然後就是一通狂揍。
日軍三千多人全部被七八百人壓製在小凹地裏抬不起頭來,日軍的普通士兵馬上就反應過來了。他們也不抬頭,直接用槍對著有聲音的地方進行射擊。凹地太小了,不斷的有士兵被中國軍隊的子彈擊中。
五味大佐現在是心中五味俱全,他不禁埋怨自己為什麼要魯莽?現在很可能就會犧牲在這裏,犧牲不可怕隻是自己立誌要成為大日本帝國的元帥夢想還沒有實現,自己不能就這麼死了。
五味大佐在心裏的對生命的渴望聲終於被天照大嬸聽到了,日軍的炮兵一見中國軍隊還有炮兵就急忙對中國軍隊進行火力壓製。他這一壓製馬上就使得第四十八聯隊逃出生天了,五味大佐趁著中國軍隊的活力減弱的空隙帶著軍隊退了回去。
惱羞成怒的五味大佐也顧不得什麼麵子了,五味為吉大夥說道:“命令三個大隊依次進攻,就算攻不下來我也要把支那軍隊累死。”
日軍的疲勞戰術的確不錯,從上午十點一直到下午一點,三個小時的猛攻不但使中國軍疲憊不堪,而且已經死傷過半。日軍第四十八聯隊也不好受,三個大加在一起已經傷亡近千人。
鮮血染紅了馬山的北坡,早就已經累得不行的楊愛源,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他也記不清這是打退了日軍的多少次進攻。駐守在即墨城的李景林第十師這時也奇怪日軍日軍為什麼隻是盯著馬山不放,但是不管他是否想清楚了原因,他都必須去救援自己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