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勝戰計篇(2 / 3)

易卜生根據正常的思維方式來了個反其道而行之,把重要的文件放在外麵,反而把那些不重要的文件、劇本等放在保險櫃裏。這樣,易卜生“鎮靜自若”地把敵人瞞了過去。

1947年冬季,鄧小平率領部隊抵達黃河北岸。麵對對岸防守嚴密的國民黨軍隊,鄧小平沒從正麵硬攻,而是采取了示假隱真之術。一天夜裏,駐守南岸的國民黨軍隊的哨兵,借著探照燈的燈光突然發現北岸水麵黑壓壓一片戴鋼盔的士兵無聲無息地向南岸偷偷遊來。這一緊急情況報告到師長那裏,師長命令部隊“等到共軍的渡河部隊進入火炮射程之內再射擊,將共軍全部消滅在黃河裏”,渡河部隊漸漸逼近南岸。敵師長一聲令下,槍炮齊鳴。頓時,河麵上鋼盔炸起,鮮血飛濺,染紅了大片河水。正在敵人得意之時,突然,在敵軍後方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敵人陣地一片混亂。原來我軍主力早已趁夜色從上遊乘船和木排渡過黃河,繞到敵人背後,給予突然襲擊。這樣,很快地打垮了敵人,活捉了敵軍軍長。

其實渡河的“士兵”就是鄧小平同誌指揮下的疑兵,他們全是用鋼盔下邊綁著幹葫蘆,係上豬尿泡,裏麵裝滿紅顏色的水,幹葫蘆上還拖著一些豬腸子等。當敵人炮火齊鳴之時,又是“鮮血”飛濺,又是腸子橫飛。這一示假隱真之術,不但很快地打敗了敵人,而且著實令俘虜們驚歎不已,不得不佩服鄧小平高超而靈活的軍事指揮才能。

座落在北海公園瓊島北麵的仿膳飯莊,至今已有220多年的曆史。這裏經營的飯菜全部是按照清朝宮廷菜點的方法烹製的。

過去,仿膳飯莊由於不注重營銷謀略,盡管飯菜、服務質量都是不可挑剔的,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加上價格稍高一些,該飯店經營平平,一直沒有太大的起色。可自1984年3月以來,仿膳飯莊卻終日顧客滿盈,營業收入總額、利稅指標直線上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仔細揣摩起來,其中奧妙就在於經營方式改革與營銷謀略運用雙管齊下、一揮而就的結果。

該飯店首先在提高飯菜質量、花色品種上下了一番功夫,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不讓顧客帶著遺憾走,這是爭取顧客的前提條件,也可以說是被消費者認知所必備的硬件;有了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如若離開了有效的公關方式進行宣傳,產品照樣不易為顧客所接受,為此,他們開動思想機器,反複揣摩顧客心理,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們普遍認為,顧客往往都對皇帝有一種神秘感,尤其是外國人,他們對中國皇帝的飲食起居更為感興趣,如果以飯莊現有的“仿膳菜點”為基礎,專門經營“皇帝吃過的飯菜”,肯定會招徠大批顧客。

思路想好以後,飯莊馬上進行改革,全力投入“皇帝吃過的飯菜”這一經營業務。為了增加品嚐宮廷飯菜的神秘感,飯莊還特意從民間及有關曆史人物傳記中搜尋了許多關於宮廷菜點的傳說,改編成一個個詼諧有趣的小故事,並規定餐廳服務員在給顧客上菜時,必須結合菜名將一些宮廷菜點的傳說介紹給客人,顧客聽了倍感興趣,吃興也更濃,當然飯店的經濟效益也大為改觀。

1984年,美國華盛頓黑人市長在這家仿膳飯莊舉行答謝宴會。

服務員笑容可掬地端上一盤點心,向在座的各位介紹道:“有一次,慈禧太後夜裏夢見吃肉末燒餅,而第二天早上,碰巧廚師也正好為她準備的是肉末燒餅,她馬上聯想到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各位吃的就是這種肉末燒餅,我謹借此代表我店全體工作人員向諸位表示祝福,願大家今後事事如意,歲歲吉祥”服務小姐娓娓動聽的話語引起了一陣陣掌聲。華盛頓市市長也興高采烈地當即表態:“下次來北京,願再到你們這裏作客。”仿膳飯莊以“皇帝吃過的飯菜”為經營特色,並適當穿插一些小故事,給顧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顧客中產生“暈輪效應”,由於吃了“皇帝飯菜”的“暈輪”作用,認為仿膳飯莊的飯菜都是好的,並有一種神秘奇妙之感,覺得來仿膳飯莊吃飯是一種莫大的榮幸,而且顧客們的全部興趣都集中在吃皇帝吃過的東西上,反而不重視味道及價錢了,說過了點,即使是粗茶淡飯也品不出真正的味道。一時間,仿膳飯莊美名四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遊客前來品嚐。大大地提高了仿膳飯店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戰爭狂人希特勒之所以神速地占領了歐洲大部,就在於他頻頻與英、法、蘇進行秘密接觸,訂條約、簽協議,並不斷“鞏固”這些成果,以至英法和蘇聯先守信用後上當。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希特勒的戰略家們,為了稱霸歐洲,使用了一係列的瞞天過海的計謀。

1938年9月,在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裏尼參加的幕尼黑會議上,英法以把捷克的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為條件,極力討好拉攏德國,並要求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滿口答應。當時,張伯倫、達拉第滿麵春風,頻頻舉杯,十分得意。會後,德國吞並了捷克,而英法卻不作戰爭上的防備。

1939年8月,德國接著又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在進攻蘇聯之前,一再向蘇聯保證履行條約規定。斯大林對此十分大意麻痹。

9月1日,大戰爆發,德軍用兩周時間滅亡了波蘭,英、法是波蘭的盟國,被迫對德宣戰。德為了進一步麻痹英、法,從大戰一開始就不斷同英、法秘密接觸,許以種種諾言,表示就要進攻蘇聯。因此,德軍進攻波蘭等國時,英、法坐而不救,出現了“奇怪戰爭”、“靜坐戰爭”的怪事。德軍四個小時戰領了丹麥,傍晚占領了挪威首都奧斯陸,盧森堡不戰而亡,四天時間荷蘭滅亡,兩周戰領了比利時。就在德軍代表還在向法國許以諾言的時候,德軍在比利時南境突然向法國進攻,突破了馬奇諾防線、色當要塞,直取巴黎,法國投降,三個星期法國就滅亡了。

1940年秋,德軍又先後迅速占領了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共十四個國家。這時,希特勒秘密製定了進攻蘇聯的計劃。他采用瞞天過海、聲東擊西的策略,一方麵,從海、空大舉進攻英國,裝出要在英國登陸,全力攻打英國的架勢,以吸引斯大林的注意;另一方麵,在蘇、波邊境的森林裏,秘密地潛伏了190個師、3700輛坦克,集結了5000架飛機的龐大兵力,德國駐蘇大使卻多次向蘇方表示兩國的“友好”,並通知蘇方將在8月隆重慶祝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三周年。就在斯大林半信半疑的時候,1941年6月22日淩晨,德軍突然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這一天是星期日,蘇聯人民正在休息,當德國機群鋪天蓋地飛來時,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該例中,就德國與法國而言,1938年幕尼黑會議上,德國就向英法表示“友好”,進攻蘇聯。並在大戰一開始與英法頻繁接觸,許以種種諾言,於是出現了曆史上稀有的“奇怪戰爭”。並且當德國占領了比利時,在德軍代表還在向法國繼續許以諾言之時,德國已經向法國進攻了。

德蘇之間也是一樣,他們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德國還一再向蘇聯保證履行條約。這就使蘇聯徹底相信了。直到德國大舉進犯蘇聯的前夕,德國駐蘇大使還向蘇方表示“友好”,並通知蘇方8月開慶祝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紀念會呢!德國之所以如此,就是實施的“常見不疑”的手法,使雙方在頻繁的接觸中增加“信任”,以便伺機動手。

秦王嬴政虎視六國,使用多種手段依次滅掉了韓國、趙國、燕國、魏國等,進而又想消滅楚國。嬴政先征求將軍李信的意見,問李信要消滅楚國需要多少軍隊。李信是連年征戰的猛將,屢立戰功,因此,輕敵之心有所增長。所以他說:不過用20萬。

嬴政覺得不放心,又來征求老將軍王翦的意見。王翦是個足智多謀、老成練達之人,權衡之後便說:“非六十萬人不可。”嬴政一聽吃驚不小,60萬大軍,基本等於將秦國主力全部征調出去。嬴政當然有些顧慮,他隻好自圓道:“王將老矣,何怯也!”於是派李信和蒙恬將20萬軍伐楚。

王翦見嬴政沒有聽信他的話,又擔心嬴政加害於他,便“三十六計,走為上”,以病告退,回鄉隱居了。

李信與蒙恬揮師伐楚國,他們在初戰告捷之後,即引兵深入。楚軍在秦兵輕敵深入的情況下,三天三夜不停地對秦軍實施頑強作戰,他們連續攻破秦軍兩道營壘,斬秦軍七名都尉,致使李信20萬軍隊元氣大傷,隻好大敗而歸。

李信失敗的消息傳來,嬴政深感後悔,親自到翦的家鄉去請王翦,不無悔恨地說:“寡人不用將軍謀,李信果辱秦軍。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嬴政說到這種地步,王翦還是推辭道:“病不能將。”嬴政不容王翦解釋說道:“已矣,勿複言!”王翦見推托不掉,君命難違,隻好說:“必不得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嬴政隻好答應。

王翦領60萬大軍出師,嬴政為表示重視,親自送行出鹹陽五十裏的霸上。在路上王翦一再向嬴政請求良田美宅,多得使嬴政感覺王翦的要求實在過分,不由說道:“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為了進一步引起嬴政對自己的錯覺,繼續像小市民一樣,斤斤計較地說:“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臣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嬴政見王翦如此計較,不由大笑。

王翦率領軍隊出征的路上,還是不斷派出使者回鹹陽向嬴政索要田宅。一連派五批使者。對於王翦這種不但多次索要田宅,而且數量之巨的舉措,許多人對此不理解,個別人問王翦:“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解釋說:“不然。大王為人粗心而不信任人,如今他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王坐而疑我矣。”果然,王翦此舉消除了嬴政的疑心。王翦的舉措在嬴政看來,王隻不過是個貪圖利祿而無政治野心的平常人而已,於是他就覺著放心了。

王翦的高明之舉,不但消除了嬴政的疑慮,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王翦能安心於前線全力作戰,一舉消滅了楚軍,進而一保終身富貴。他不但自己能夠得到善終,而且蔭及子孫,其孫王離在秦二世時尚為將軍。在一統全國和趙高當權之時,功臣宿將多遭殺害,而王翦家族能夠保全,不能不說王翦確實具有過人之處。可見,王翦巧妙地運用了瞞天過海之計,恰當地掩飾了自己的鋒芒,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而西漢時期的開國功臣陳平則是善於利用瞞天過海之計的明哲保身的高手。陳平曾六出奇計,為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勳。有功之後遭人嫉妒似乎成了“曆史規律”,而在這個“規律”麵前,有許多功臣卻過不了關,而陳平卻每每化險為夷。他之所以能化解嫉妒和讒毀,就在於他善於使用瞞天過海之計。掩飾自己的才能和鋒芒。例如呂後當權時,其最小的妹妹呂.!經常讒毀陳平,羅列其種種罪狀,其中最大的罪名是“為丞相不治事,日飲醇酒,戲婦人”。而陳平聽得此事,不但沒有節製,而是“日更甚”。這種胸無大誌而醉心於美酒女色的不規之舉,正是深諳帝王之術的陳平有意而為之,這種做法麻痹了呂太後,使呂太後更加放心用之。也正是認為“現在太後行天子事,封兄弟及呂姓子弟為王,並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誅諸呂,立文帝,建立了安漢第一功。然而在功成之後,陳平則激流勇退,稱病下野。在文帝問時,陳平以“高帝時,(周)勃功不如臣;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為名,讓功不居。這樣既得到了文帝的信任,又得以善終,何其完美。

陳平智謀過人,又好用陰謀。對此他自己當然非常清楚。他曾說:“我從陰謀,道家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複起,以我多陰禍也”,這是陳平的自我評價。然而陳平不用此法,就連他自己也不能保全,何能及後世子孫!

瞞天過海之計的基礎是示假隱真,如果在特定的情況下連續運用該計更會產生奇妙的效果。《東周列國誌》裏有一個假托王命、莊公伐宋的故事就是該計的重疊運用。州籲篡了衛國國君之位以後,為在鄰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曾聯合宋、魯、陳、蔡四國攻鄭。鄭莊公卻認為宋是主謀,決定對宋國進行報複。但是宋國爵尊國大,軍事力量強大,並且剛參加過伐鄭的五國聯盟,與其它四國關係不錯,因此,不首先把宋國孤立起來是很難取勝的。為此,鄭莊公巧妙地離間了宋、陳的關係,把陳國拉向了自己的一邊。下一步該是如何使魯、蔡等國聽從自己的支使,並使自己的伐宋之謀取得諸侯們的支持了。公元前714年,按照預先的謀劃,鄭莊公帶著祭足去朝見周王,以便給人們造成周王信任鄭國的印象。但是,周桓王一直不喜歡鄭莊公這個人,尤其是想起兩年前鄭國借口災荒侵奪自己麥禾之事,更為生氣。因此一開始推辭不見。但是在鄭莊公的再三請求下,答應見一麵。可是一見麵周桓王就沒好氣地問鄭莊公今年鄭國的收成如何。鄭莊公厚著臉皮一本正經回答說今年沒有受災。周桓王進一步挖苦說:“萬幸萬幸,你們豐收了,溫地之麥、城周之禾我就可以留下自己吃了,不會再被你們搶了。”會見後桓王也不設宴,隻派人送給鄭莊公十車黍米,說是給鄭莊公備荒用。

鄭莊公受到冷遇的挖苦數落之後,悔不該來,當然更不願意接受這十車黍米,否則傳之於諸侯將無地自容。如果不要這十車黍米,這不是成了與周桓王有了隔閡嗎?那麼此來的目的也就化為泡影了。因此,祭足勸說莊公無論如何不能這樣幹,他建議利用“天寵”即周王賜給的黍米作點文章。於是,經過一番策劃之後,鄭莊公便將十車黍米用錦袱覆蓋起來,喬裝打扮之後,儼然成了周桓王賜予的十車財寶。離開都城那天,鄭莊公招搖過市,有意宣稱那都是國王所賜財寶,還派人神秘兮兮地到大街小巷散布一些周桓王如何高待莊公的信息。同時還在車上放上彤弓弧矢,詭稱“宋國長久都不朝貢,我親自接受天子之命,率兵前去征伐宋國”。鄭莊公走了一路宣傳了一路,人們都信以為真。

消息很快傳到了宋國,殤公感到事態不妙,想與鄭國講和,但鄭莊公哪裏肯呢?根本置之不理。同時,以周天子的名義,給齊魯等國下命令叫他們助鄭伐宋。過了不久,齊、魯都派了各自的軍隊。於是鄭莊公親率三國聯軍,殺奔宋國。並且隊伍前麵的大旗上寫著“奉天討罪”四個大字。三國聯軍浩浩蕩蕩攻入宋境,連取郜、防二城,勢如破竹。鄭莊公接連取得一個個勝利。鄭莊公的瞞天過海之計取得了輝煌戰果。

其實,宋殤公已經打探到周天子並未下過伐宋之命,伐宋之命隻是鄭國假托的,但也為時已晚,因為齊、魯助鄭伐宋已成事實,即使這時去勸說齊、魯,人家也不一定相信。鑒於目前這種情況,宋國便和衛國一起采用“圍魏救趙”之計去偷襲鄭國都城滎陽,鄭莊公聞之大驚,但是為了穩定軍心,他下令封鎖消息,沒有把真情告訴齊、魯領軍,隻說伐宋已獲成功,該班師了。因此又瞞過了齊、魯,並且撤軍前把強占的宋國的郜、防二城交於魯國管轄,還與齊、魯結成了軍事同盟。這樣齊、魯一直被蒙在鼓裏,還以為自己是在為周天子效力呢!可以說,鄭莊公是使用“瞞天過海”之計的高手,並成為開“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先河人物。

曾經有一個時期,美國海關規定,進口法國高級皮手套需交納高額稅金,以此來抵擋法國手套對本國市場的衝擊。實質上這也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這樣一來,法國手套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令人咋舌。顯而易見,誰能逃過美國海關的高額稅金,誰就可以利用法國手套賺大錢。

推銷商泰勒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逃稅的辦法。但是,這個辦法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一旦被揭穿,不僅會前功盡棄,而且還要被處以重罰。不過商業行為中,往往是風險和效益成正比。在高額利潤和投機心理的驅使下,泰勒決定鋌而走險。

泰勒在法國選購了一萬套做工清致、質地優良的皮手套,然後將每一副一分為二,把其中的一萬隻左手手套集中裝箱,發往美國。這一萬隻左手手套到美國海關後,泰勒卻不去取貨。按海關的慣例,逾期貨物在無人認領的情況下,海關有權拍賣。於是海關商辦斯托爾主持了這次拍賣活動。由於這批手套全是左手,幾乎可以算作廢品。因此,拍賣時,無人對此貨感興趣,當然價格也上不去,最後一位商人以很低的價格給買去了。而此人正是泰勒。

斯托爾覺得此事很奇怪,便通知海關工作人員嚴格審查來自法國的手套,特別是大宗的法國右手手套。同時,海關對泰勒的一舉一動也加以嚴密監視。可是,此後泰勒從法國收到的手套都是小宗的,且都是成雙成對的,先後共有五千副。海關始終沒有發現泰勒隻收到過右手手套的情況。因此斯托對此事一直迷惑不解。但是他又時刻想關這件有史以來第一次遇到的蹊蹺事。

一年後的一天,斯托爾到鞋店買鞋,鞋櫃上的一雙棕色牛皮鞋引起了他的興趣。當他試穿這雙鞋時,才驚奇地發現兩隻鞋都是右腳。此時的他一下子醒悟了一年前的右手手套“懸案”。原來,泰勒後來收到的五千副手套都是右手的。因為習慣上認為放一起的兩隻手套、鞋等都是一副的,而隻有一隻的手套、鞋是沒有用處的廢物。泰勒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常見不疑的思維定勢連續兩次做了手腳,瞞過了海關,偷了海關稅。

公元前403年,晉國國君智宣子死後,接替他的是智襄子。這智襄子自恃本國強盛,便目空一切。一日與韓國國君康子、魏國國君桓子宴會於藍台,當眾戲弄康子並侮辱宰相段規。晉國聽說此事,便告誡襄子說:“不提防患難,患難必會臨頭。”然而智襄子非但未加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他威逼韓康子割地給他,康子本想拒絕,宰相段規卻主張答應他:“先滿足他的要求。待他嚐到甜頭,必依此法向別國割要,別國稍不允,他必然會興兵向其進攻,那時,我們既可免戰禍之患,又可隨機應變。”康子聞說有理,於是派人把一萬戶的土地割給智襄子。接著,智襄子又襲用此法向魏國提出割地要求。魏國的桓子認為晉國欺人太甚,意欲拒絕,宰相任章襲用段規之計,說:“君予之地,智伯必驕而輕敵,鄰邦必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則智伯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u0027”桓子聽後說:“此言極當。”遂也以一萬戶的土地割給了智襄子。兩次要地都輕而易舉地達到了目的,智襄子頓時忘乎所以。遂又逼趙國國君趙襄子割讓蔡、皋狼兩個地方,卻遭到了趙襄子的拒絕。智襄子大怒,當即率領早已與他貌合神離的韓、魏兩國軍隊去攻打趙國。趙襄子懾於大兵壓境,逃到了晉陽,三國軍隊又包圍了晉陽,並引水淹城,洪水僅差六尺就要沒過城牆。智襄子、康子、桓子三人同乘一車巡視水情,智襄子乘機恐嚇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用來滅亡別的國家。”言下之意,若你們兩國不服從於我,我亦可以用絳水淹沒你韓國京城平陽和用汾水灌你魏國京城安邑。智伯滿以經此一嚇,韓、魏兩國必定不敢有二心,哪知事實恰恰相反。事後,趙襄子派人暗暗去見康子和桓子,說:“聽過‘唇亡齒寒’的故事嗎?現在智襄子約韓、魏一塊攻趙,趙國滅亡了,下一步就輪到你們了。”二子說,我們何嚐不懂得這個道理。於是三國暗暗簽訂了聯合攻打晉國的同盟。趙襄子派人乘黑夜殺死了看堤的晉軍,決堤放水淹了智伯的軍隊;韓、魏兩國軍隊乘機從左右兩翼夾擊,同時,趙襄子軍隊又從正麵進攻,大敗了智襄子的軍隊,殺了智襄子,並滅了其全族。

東漢北海王劉睦,好讀書,禮賢下士,深得光武帝和漢明帝喜愛。當時,西域與東漢王朝通好,鄯善王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洛陽作為人質。按規定,北海王派遣中大夫到京師去祝賀。中大夫將要啟程的時候,劉睦把他召到跟前問道:“如果皇上問起來,你將怎麼說呢?”使者說:“大王忠順孝悌,仁慈善良,敬重賢人,臣敢不如實彙報嗎?”劉睦趕緊說:“籲!你這樣說,我就危險了,這隻是我小時候謀求進取的事情,如果你為我打算的話,隻能說我自從繼承王位以後,意誌衰退,聲色是娛,狗馬是好。這樣,我才能免遭禍患。”劉睦對此心照不宣:皇家子弟為王,越是沒有威信皇帝越放心;威望越高,對皇位的威脅也就越大,皇帝也越有戒心。所以,有時候好名聲對自己不一定是有利的,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掩名來保全自身。

五代十國時,朱延壽、安仁義都是吳王楊行密的將領。淮徐平定後,他們二人十分驕縱放肆而且陰謀叛亂,吳王楊行密想除掉他們。楊偽裝眼睛有病,每當接待朱延壽派來的使者,就裝作什麼都看錯了,行走時故意觸到柱子上,以致於仆倒在地。朱夫人扶起他,很久才能蘇醒過來。楊行密哭泣著說:“我大業已成而雙目失明,這是天讓我成為廢人。我的兒子不能繼承我的大業,如果能夠讓朱延壽接替我的位置,我就沒有遺恨了。”朱夫人把朱延壽召來。當朱進至寢門時,楊行密令人刺死了他,隨即又斬了安仁義,粉碎了朱、安二人的陰謀叛亂。

東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他智勇雙全,有匡世之才。西漢末年的一日,王郎派兵包圍了在薊縣給王莽守邊的武將劉秀。劉秀領兵向南突圍,王郎緊緊追趕。劉秀怕騎馬逃跑目標太大,便讓士兵把戰馬藏於林間,然後命令士兵把鞋後跟調向前、鞋尖向後綁在腳上。這樣走過的腳印,分明是向西走,卻變成向東走了。王郎於是率軍向東追去,劉秀部隊就這樣脫了險。

劉備在小沛城被呂布打敗之後,失去棲身之地,隻好投到曹操部下,後來跟隨曹操回到許昌。曹操上表請漢獻帝封劉備為左將軍,並且對劉備禮遇備至,出同車,坐同席。曹操把劉備帶到許昌,真實目的是想要控製劉備。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有相當的號召力,又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輔佐,加之他在徐州一帶頗得民心,一旦放虎歸山,必然給曹操引來無窮後患。但是,曹操又不能輕易殺掉劉備,因為這樣就會給自己加上一個妄殺名士的罪名,所以,就用這種表麵上的優惠待遇把劉備軟禁起來。劉備閑居在許昌,當然在心裏是不情願的,但又不想讓曹操知道自己心懷大誌,便在屋後開了一個菜園,每天在菜園中種菜。當時,漢獻帝為曹操所挾製,心中也大為不滿,便與其舅車騎將軍董承計議,秘密地寫了一份衣帶詔,讓他聯絡劉備等人伺機除掉曹操。又過了一些時間,由於曹操防範甚嚴,劉備等人始終不敢輕舉妄動。突然有一天曹操派人到劉備府上請他去赴宴,劉備不知曹操用意,心裏忐忑不安。席間,曹操與劉備談起當代英雄都有誰,劉備便曆數了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璋、張魯、張繡等人。沒想到,曹操卻鼓掌大笑,說:“袁紹等人都是碌碌無為之輩,不久就會成為階下囚。所謂英雄,一定是胸懷大誌,腹有良謀,度量可以包寰宇,誌氣可以吞天下的人。”劉備忙問誰是這樣的英雄,曹操用手指著劉備,又用手指了一下自己說:“天下英雄隻有使君和我。”劉備本來心中就有鬼,一聽這話,猛然一驚,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正好,這時外麵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地俯下身來撿起筷子,說:“這雷聲一震三威,太可怕了。”曹操笑著說:“大丈夫還怕雷嗎?”劉備回答說:“聖人聽見驚雷疾風都改變顏色,我怎麼能不怕呢?”於是,輕輕地把自己的失態掩飾過去。後來,劉備終於趁曹操一時麻痹,找了一個借口,討了一支兵,離曹操自立而去。

宋朝名將狄青還在他提任涇原路副總管、經略招討副使時,有一次西夏兵大舉進犯,狄青所部迎敵的宋軍數量較少,力量懸殊,處以劣勢。何以卻敵?狄青認為敵眾我寡,於是下令將士盡棄弓弩,全部帶上短兵器。同時,一反常態,改變了鉦鼓的信號,規定聽到鉦鼓一鳴就停止前進,再鳴就嚴陣以待,然後又佯裝退卻,鉦鼓一停,則立即大聲呼喊殺向敵軍。兩軍接觸之後,西夏兵見到宋軍不是像以前那樣聞鉦而前,而是聞鉦則退,以為狄青和宋軍膽怯了,都放聲大笑,毫無戒備。當宋軍在鉦鼓之聲停止之後,突然殺聲連天,洶湧而來,西夏兵則頓時手忙腳亂,士兵們互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狄青以奇謀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果。

鬱林王蕭昭業年輕時英俊瀟灑,進退有度,喜愛隸書。他的祖父齊武帝特別喜歡他,下詔令皇孫的親筆字不能隨便拿出宮外,以示貴重。鬱林王言談舉止,很受人讚揚。其父文惠太子蕭長懋時常對他的日常生活進行管束,節製他的用度。鬱林王就對豫章王妃庾氏說:“阿婆,佛法說有福的人生在帝王家,現在看來當皇帝便是大罪。

左右的大帥,動不動就被拘捕,比集市上的屠戶和賣酒者還要差一百倍。”其父文惠太子從生病到死,鬱林王侍疾和守孝時,滿臉悲傷,失聲痛哭,別人見他這樣,無不流淚。可他一回到自己房中,立即歡笑痛飲如常,盡食美味。齊武帝到東宮看文惠太子的病情,鬱林王拜見後痛哭失聲,昏死過去又被救醒,齊武帝親自下車抱住他,對他更加寵愛。文惠太子死前,鬱林王在西州令女巫楊氏禱告,乞求早登上皇位。等到文惠太子死了,他以為這是由楊氏禱告的結果,對楊氏更加敬信。齊武帝生病後,鬱林王又令楊氏日夜禱告上天,祈求皇爺齊武帝早死。當時,何妃在西州,齊武帝死前幾天,病情加重,鬱林王給何氏去信,紙中央寫一個大“喜”字,周圍寫三十六個小“喜”字環繞著。但他侍奉齊武帝時,卻是麵容戚慘,聲淚俱下。齊武帝每提到死,他便淚不成聲。齊武帝因此認為鬱林王必能擔當起繼承帝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