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年關,這一年大唐的國力較之前又有了很大提升,這從裴安奏折上的一串串數字就能知道。
“今年我大唐新增人口一千萬,總人口達到了三萬萬,正課賦稅達到了七千萬兩白銀,各項國有資產收入更是達到了一萬萬兩。”這個數字讓滿朝文武心中很是喜歡,因為他們的薪酬和帝國的稅收掛上了鉤,稅收越多,薪酬就越高,這種薪酬製讓百官很是喜歡,工作熱情也是空前。
和百官的心情相同,高不易心情也十分不錯,因為離京多年的太子回到了洛陽,這是他親自下的聖旨,召太子回京。
這些年高不易如一匹老馬,孜孜不倦的想要將後世所有優秀的製度一一在大唐重現,不知疲倦十多年,唐帝國在自己的操持下,無比的強盛,各項製度趨於完善,整個帝國良性運轉,他覺得該做的自己都做了,帝國的未來總歸是要看後世子孫的能力了,因此他準備撒丫子不幹了。
也許他這麼一直幹下去也不錯,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哪怕是有人懷疑他會長生,他也不準備再在皇帝這個位置上幹下去了,不能阻擋後世子孫上進的路子啊,更不能在帝王這個位置上創造神人皇帝,神人大概率會是精神錯亂者,對誰來說都不見得是好事。
主意一定,那麼他就下旨讓久在澳洲的太子回京。
此時的禦書房,就他和太子兩個人。
看著皮膚黝黑,卻強壯了不少的中年大汗,高不易感慨良多,當年的柔弱書生,今非昔比了。
“這些年,澳洲發展的怎麼樣?”高不易率先打破兩人的沉默。
“回稟父皇,澳洲按照您的規劃,完全仿照杭州新城進行建設,雖然那裏適合耕種的土地不多,好在礦產資源豐富,這些年在那裏建設的拖拉機、鐵甲船、鋼鐵廠等工廠足夠養活那裏的人口了,再加上放牧和耕種,可能比不過美洲和印度物產,但是養活那裏的兩千多萬人口不成問題,那裏試行的新製度十分適合那裏的發展。”太子以為高不易要問澳洲的實際情況,所以從民生到稅收,再從軍事到政務,事無均細的一一向高不易做了詳細彙報。
此時的禦書房,高不易為了方便和大臣進行長時間會商,早就讓人擺放了沙發和茶幾,這麼半天,他和太子二人就在沙發上坐著進行談話的。
太子條理清晰的進行彙報,高不易仔細地聽著,一直不曾打斷他,等太子彙報完之後,高不易才道:“你覺得新製度和現在大唐之前的製度相比,兩者有什麼可以互相借鑒的地方嗎?”
“立憲製似乎比帝王專斷之下,臣子的辦事效率更高,而且對官府各項工作進行量化考核之後,兒臣發現官員的辦事積極性更高、效率也更高了,在澳洲提高商人的地位之後,金融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儼然成了支柱產業,澳洲所有的開支商稅居然占了八成,而且農稅已經降到了最低,幾乎到了倒貼的地步,如此國家竟然也可以正產運轉。”
“你說的不錯,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農業是國家的基石,任何時候都無法改變這一重要的事實,畢竟人活著要吃飯喝水,工業隻不過是更便利的服務人們生活,切不可幹出自我絕糧的蠢事,任何時候都要把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這一點也切記,不然你發展的再好,敵人一旦給你用絕糧計,你就會萬劫不複,商業的發展也時刻記著反哺農業,讓農業也要良性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