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天幕一覽無餘。沒有太陽。又一個陰冷、無光、黯淡的冬日。空氣中醞釀著如同附骨之蛆的寒涼,讓人畏懼。
南方總是少雪,濕氣重,綿綿不斷的潮意浸透皮膚,無端讓人骨頭發癢。
譚勉不喜歡冬天。冬天意味著增長的電費,不利於行的低溫,以及更加沉寞的白日。他隨手翻開書桌右側的一本手稿,凝視著參差不齊的詩句放空大腦。
『不是啊 不對吧
明明我生來就是錯誤的
所以啊 殺了我
就算耗盡生命撕裂一切
傳遞我的崩潰 痛恨 癲狂
然隻是不值一提的笑話收場
我的瘋狂 三百克彩葉草的重量
靈魂中回響的是無法理解的愛呀
萬人狂歡的人群中央
自我感動竊喜的瘋狂
我的人生 像噩夢一樣』
這是沒有加入第一本出版作品集的廢稿,與此相同的廢稿還有很多很多。譚勉對自己的認知評價非常玄妙清奇,因此與當初合作的編輯交流時莫名其妙傳出了些很奇怪的謠言,但總的來說大部分謠言本質上都是對他有幾分創作天賦的肯定。
而當事人顯然沒把這些評價放進心裏。不論好壞,譚勉幾乎不關注旁人對自己的評價,說放下就放下很是瀟灑。
倒也不是真的完全不在意。隻是幼時習慣了父母的沉默教育,發言謹慎謹慎再謹慎、少說少錯,能不說就不說,譚勉後來就基本不再給任何社交平台上的推文、討論之類點讚留言評論。大概就是他日常單向接受網絡上的信息,鮮少給出自己的回饋。
譚勉的讀者喜歡的是他的偏激、頹廢、爆裂、悲觀,文風給人一種宛如煙火一般在遙遠的夜空炸裂後又轉瞬即逝的極致視覺衝擊感。他出版的唯一一本詩集《緘默》,意外地收獲了對於作為一個文學新人來說還算不錯的成績。且因為詩集封麵設計和裏麵的插畫都是他自己交稿、出版社審定的,正式發行之後他還因為“業務廣泛”小火了一把。
譚勉大學讀的正是設計類專業,是正兒八經的藝術生。比起繪畫,文學反而是他更喜歡的東西。他區別於旁人的天賦似乎就是體現在了這裏。
然而他並不想要這樣的天賦。家庭原因促使他他過早的意識到了一些他不該意識的東西,性格也越發偏激具有攻擊性,極度抗拒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明明旁人看來是很小的瑣事,卻能引得譚勉滿腹惡意肆虐,理智處在失控邊緣。
為了不泄露出自己的另外一麵被驅逐,譚勉學著加倍壓縮、控製自己的情緒,把所有好的壞的東西嚼碎混著血咽下,一點點讓碎裂的浮冰再度凝結成堅不可摧的高牆。
所以這作者寫的什麼!無法理解!
翻到《陰翳邪神總在覬覦我》第五章的譚勉經過思想鬥爭,勉強控製住了自己即將變得猙獰的表情。方才無聊時,譚勉突然想起來——最近很火的網文改編成的電視劇風頭正盛,於是上網找了原著資源想著打發時間隨便看看,結果毫不意外被裏麵的狗血劇情狠狠折磨了一番脆弱的神經。
從來不能感知“愛”這種情緒的譚勉感到前所未有的懷疑。這書難道想宣揚的是男主和邪神可歌可泣的愛?那麼邪神到底看上了這個除了臉蛋一無是處的嬌弱金貴小男生什麼?簡直匪夷所思。
文中翻來覆去地描寫男主那堪比神明的美貌和又天真又惹人犯罪的誘惑氣質,天花亂墜的辭藻傳遞出一種極其豔俗油膩的視覺衝擊。耐著性子看到一半,譚勉忽然又理解了為什麼大眾會喜歡這樣的文學。
因為現實中普通平凡,所以渴望看到小說中主角豔壓全場。普通工薪階級大多數都沒有一帆風順萬人豔羨的人生,在這種類型的網絡文學裏,重要的從來不是文筆,而是帶給了讀者如何精神上的視覺刺激。就像所謂奶茶、甜品、煙酒,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類所需的隻是從中汲取多巴胺、尼古丁的快樂——並不意味著物品本身需要具有多大營養價值。
想明白的譚勉頓覺得無趣。他隨手打開碼字軟件,記錄暴躁情緒之後一閃而逝的靈感。
譚勉做事很快,基本上是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的工作,絕不會多花一分一秒。大概是年末冬至開的文,還沒到雨水就大致寫完了。這本純粹是興致上頭隨便寫寫的網文,和他以前需要反複校正修改的詩歌、散文大相徑庭。
因此他大致重新梳理校對了一下文稿,就全文上傳了網站。收拾了一下屋子,確保每一個物件都在它們該在的位置上,譚勉就慣例出門尋找靈感。
往後繼續寫詩、接單的日子裏,完全沒被譚勉放在心上的那本小說奇異地有了可觀的熱度。甚至還有編輯找上門來跟他說想要簽約出版《旭日》。作為小說男主角的左夜陽,在網絡上有了日益增長的粉絲產出的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