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襄接著問吳三桂:“聖上可曾見過我兒!”
吳三桂說:“聖上已經召見過兒,聖上還封兒為平西伯!並著兒移師山海關,並可隨時率二十萬關寧鐵騎入京援畿。”
“聖上前日雖是提及此事,但提升之快,令為父都感到吃驚,這是你恩師董其昌與為父在聖上麵前經常美言的結果,但既蒙聖上如此偏愛,我兒定要知恩圖報,精忠保國,倍感聖恩!”吳襄說:“一定要努力守邊衛國,建功立業!”
“父親教誨,孩兒謹記在心!”吳三桂說:“不過,此次聖上開恩,還放了兒數天假期,讓兒回家省親!兒才敢回家來看望二老雙親及妻兒。”
吳三桂母碰了吳襄一下說,輕聲說:“你這個老糊塗!兒子走了幾天幾夜的路,又拜見了皇上,現在好不容易回到家裏,你卻堵在門外,讓兒一直跪在地上,嫌兒這個平西伯的官比你大了,你不服氣,要試探兒的孝心是不是!”
吳襄小聲對吳三桂母親說:“你懂什麼,這叫人前教子,背後教妻,人前教子是給別人看的,要是我們此舉傳到皇上耳朵,皇上就會更加信任我們!”
“那現在也該差不多了吧!”吳三桂母親嘟噥著說:“讓你兒跪著,也讓人家這麼多將士聽你訓話!”吳襄這才大聲說:“我兒長途行軍,將士們也都辛苦了,你們起來回家吧!讓眾將士也到府內行營中休息!”
吳三桂這才站起來,對後邊的將士們說:“老爺夫人有令,命你等到提督行營休息去。”
眾將士說:“謝過平西大帥!謝過老爺!太夫人!”然後才站起來,吳襄同夫人及吳三桂家裏人進府後,眾將士才陸續走了進去。
北平通縣京杭運河碼頭外邊,一輛馬車從北平方向駛來,在通縣的京杭運河碼頭,打扮成公子模樣的古淑坐在車上,正與車夫說話,隻聽古淑問:“除了在通縣有去江蘇的船外,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乘船的地方?”車夫說:“前朝水監郭守敬曾從通縣開了一條通惠河,能夠通過一些小舟行船,但從本朝初年,因朝廷忙於應付邊關戰事,京城河道無人維修,淤泥堵塞,至今雖有個別河段可以行船,但並不能全線貫通!所以像你們這些要行遠道到蘇州去的人,最好到通縣乘船,水路直接就能把你送回去!”說到這裏,車夫停下馬車,指著前麵的碼頭說:“你看,前邊就到了通往蘇杭運河的碼頭!你可以下車了!”
“老伯!”古淑從車上下來,對車夫說:“這就是京杭大運河的北平碼頭嗎?”我看這裏的河水並不大!”從這裏乘船能到蘇州嗎?”車夫說:“這裏的河口是不大,可是水的深度卻可以載行船,尤其是到了天津那邊,河水更大更深,你到天津再換乘大點的船隻,不但坐上舒服,還可以一次直達蘇州!”
“老伯還不急著走吧!”古淑說:“我怕跟你老伯說話耽擱你的生意!”
車夫說:“我這是在等下一趟船來的生意,現在正好閑著沒事。”
古淑說:“原來乘船也這樣麻煩,路上是不是要換乘好幾次船才能到蘇州!”車夫說:“不一定,看你坐那條船,你不問清就上船,肯定要多換乘幾次船。”
正在這時,看到一條船從南麵開來,正向碼頭邊靠攏,古淑就對車夫說:“讓我去問一下這條船到什麼地方去!”說著,就向碼頭裏走去。
古淑來到碼頭,走到這條船旁邊,隻見船上邊走下許多乘客來,古淑就問正在下船的人說:“你們是從那裏來的?這條船還要到那裏去?”
下船的人說:“我們是從蘇杭來的!至於船要到那裏去,你得問船家。”
古淑聽說是從蘇杭來的,自語道:“原來是家鄉來的船,說不定船上還有我認識的人!”說著,就對下船的人認真的看起來,這一看,還真看到了幾個熟悉的麵孔!”
古淑立刻向那幾個人走過去,並且說:“哎!翠珠!蓮兒!楊武!你們怎麼也來了!”正在下船的翠珠和蓮兒以及楊武三個人一看,隻見船下邊有一個年輕公子向他們走來,還叫著他們的名字招呼他們,就驚訝的望著她,麵麵相觀!不敢說話。
古淑等她們三個走近了,就對她們說:“我是古淑呀!你們不認識我了嗎!”
翠珠和蓮兒拉著古淑的手說:“原來你是古小姐!你從一個漂亮的小姐變成了一個瀟灑的小夥子!我們怎麼能認出來!”
古淑說:“要不是我這身女扮男裝,我怎麼能逃到這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