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營是把全部精力、兵力、彈藥、物資都集中在宜昌作戰上,他們這是要打開四川的門戶,最終逼迫蔣介石投降。到時,隻要蔣介石投降了不管軍還是抗聯都將不是問題,消滅他們隻是問題而已。
同時,大本營方麵也碰到了更多麻煩。一方麵是隨著占領區的擴大,不得不抽出一部分兵力駐守各地。如此後前線就缺少兵力,無法組織更多的會戰。此次的宜昌作戰就是為了能夠一次性打敗重慶政府,讓其投降。為此,各地都抽調了大量兵力投入到這次的作戰中。而後防就顯得十分空虛。另一方麵,隨著戰爭的進行之前準備的物資儲備已快見底,預備隊的數量更是不足,這讓大本營更是下定了速戰速決的決定。更加重要的是經過張穀峰事件和諾門罕事件後,日蘇兩國之間緊張局麵到目前仍沒有得到任何好轉。
從去年末到上個月,大本營共複員了一一四、一零九、一零八、一零一、一零六等五個特設師團。隻是在諾門罕事件之後,考慮到關東軍兵力有些不足的情況,才增設了二十四師團歸屬到關東軍。可以說關內戰場上,大本營開始逐漸減少兵力,而在關東軍方麵則在不斷地加強兵力。在今後的一段裏,關東軍的兵力會不斷得到加強,這是必然的結果。
目前,關東軍已有一、二、四、七、八、十一、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九個師團,其中前七個師團都是常設師團,都是有最強戰鬥力的。加上朝鮮軍的兩個師團後,可以說戰前的十七個常設師團中,有超過一半的常設師團投入到了對蘇防禦上。
讓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麼多兵力聚集的地方,本就苟延殘喘的抗聯不知發生了樣的變故,竟然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特別是南滿的抗聯。
僅僅在半年的裏,南滿地區的治安狀況迅速惡化。本來快被消滅的一路軍,兵力都快達到了上萬人,兵鋒更是直指敦化。還有,那個突然冒出來的長白鐵血隊,嗯,應該叫抗聯第十二軍才對,更是殲滅了上萬的皇軍,其兵力更是有三萬以上。
這樣的事情讓中村孝太郎有些想不通。抗聯人數最多的時候,才三萬多人,一個十二軍就有了三萬以上的兵力?
從獲得的情報來看,十二軍的軍長是一個年紀不大的人,據說還不到十五歲。就是這個小孩在半年的裏扭轉了南滿地區的局勢。他是辦到的?
對於這個叫葉磊的敵人,中村孝太郎充滿了好奇。他很想見見這個年輕的敵將,想不是真長了三頭六臂。難道他會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不成?
好奇歸好奇。中村孝太郎可不會因此而放鬆對十二軍的警惕。因為他,如果這次不能完全收複失地,他就得剖腹了。那還是最好的結果,比被趕到預備隊要好得多。
既然大本營把這次討伐的重點放在了收複幾個縣城的問題上,中村孝太郎還是很有自信的。想一次性全殲,看來是很困難,但想大兵壓境直接攻克三個縣城,那還是很有把握的。
隻要大本營能給他補充兵力,他完全可以再抽調出三個聯隊、一個野炮兵聯隊、一個**守備隊近兩萬人的兵力,一次就能占領三個縣城。不要說八月前,就是在七月前他都可以辦到。
他就不這個由農兵組成的隊伍能擋住兩萬皇軍的腳步?
這次他可不再想用巧妙的計劃消滅抗聯。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兩個聯隊的兵力擺在鴨綠江邊,然後用一個步兵聯隊和一個**守備大隊、炮兵大隊直撲撫鬆縣城。在近萬人的兵力麵前,除非對方有十萬的兵力別想擋住皇軍的進攻。
就是有十萬他也不擔心。這次關東軍會給予更大的支持,他們不僅會在奉天省方麵再投入一個**守備大隊,更會派出飛行團配合朝鮮軍的進攻。
想到這裏,中村孝太郎似乎看到了站在撫鬆城牆的那一刻,瞬時感到有些飄飄然。
他已經很長沒有親自指揮作戰了。特別是從陸軍大臣職位上不得已下來之後,他的求戰**更是燒得越來越厲害。
他,就算這次成功消滅抗聯十二軍,也不可能再次當上陸軍大臣。但他還是希望能夠指揮好這次作戰。
也許,這將是他最後一次親自指揮前線部隊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