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江浙滬成偏遠地區了?(1 / 2)

“水友們,古絲綢之路驛站遺址到了!”

疆省北部,千裏荒漠,萬裏戈壁荒原。

安泰跨在馬背上,給水友們直播家鄉的“風景”。

【主播小哥,你還是回去吧,風沙這麼大,感覺好危險。】

【環境真惡劣,真不是人呆的地方,遺址都被埋得隻剩土包了。】

【掙錢不易,看在你辛苦跑一趟的份兒上,給你辦張卡吧。】

【“小悟空”打賞:辦卡*1!】

安泰淡淡微笑著,回應了一聲:

“謝謝小悟空的打賞。”

“這點兒風沙,我們邊民早就習慣了。”

疆北,因環境與氣候連年惡劣,以至於麵積廣袤卻荒無人煙。

安泰是雙一流名校蘇海學院的畢業生。

本來他在東部某個大型漁場做得好好的。

結果,小日子排放核汙水,養殖業遭遇毀滅性打擊。

導致他也一畢業就失業。

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而蘇省生存成本又高。

他不得不收拾行李,回到家鄉疆北。

該死的小日子,它們是怎麼做到每代人都這麼壞的。

是人都知疆北環境惡劣,是經濟發展的窪地。

更是龍國僅有的連片特困地區。

他當然希望自己能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結果某次進行環境考察、穿過一片戈壁灘時。

他不慎連人帶馬踏中戈壁灘的空洞層。

當場摔死。

再睜眼時,他重生了。

還綁定了個養殖大亨係統——

每獲得1元直播收益,他就能獲得1積分。

積分可以在係統商城裏,兌換魚苗、種子、飼料、肥料、養殖技術指導資料等等商品。

而養殖獲得的收入也將以1:1的形式,額外獲得相應的積分。

係統的降臨,狠狠提醒了安泰。

疆北有不少古海洋幹涸後形成的鹽岩峽穀,縱深數十到數百米不等。

雖然疆北表麵看起來幹旱又荒漠化嚴重。

但是,疆北是不缺水的,也不缺降雨。

隻是沒有地表聚水的環境條件,以及各種水工程。

安泰的家鄉載善縣,正好坐落在一處早已幹涸的古老鹽湖周邊。

他想方設法籌錢,花巨資搞了個地下水工程。

用地下水把麵積超過30萬畝、縱深60多米的巨大“鹽坑”給慢慢填滿。

辛辛苦苦一年多,又要給水友們直播古遺跡,以賺打賞和積分。

又要忙碌養殖的雜七雜八。

安泰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養殖的第一批三文魚和石頭蟹等等,終於收獲!

收獲之後,物美價廉的海鮮立刻被北邊的毛子客戶幾乎買光,其他海鮮也很受西邊的薩克人的喜歡。

現在,他雖然有足夠的錢再填一處人工鹽湖,擴大養殖規模。

但他需要更多的積分來兌換魚苗。

【三文魚苗,兌換需要:1積分\/尾。】

【石頭蟹苗,兌換需要:1積分\/尾。】

【大龍蝦苗,兌換需要:10積分\/隻。】

【大黃魚苗,兌換需要:20積分\/隻。】

【帝王蟹苗,兌換需要:50積分\/隻。】

……

客戶需求量高,他隻能一邊跟係統兌換,一邊慢慢解決魚苗的自我供給等等問題。

同時,養殖是個技術活,養殖餌料、水質控製等等,都需要專業的知識。

所以不光苗苗得兌換,指導手冊、餌料等等,也需要積分來兌換。

載善鹽湖的魚苗陸續補投之後,他的積分已所剩無幾。

如果父親發現的這處遺跡峽穀,果然也是古海洋幹枯後留下的結晶鹽岩層。

新的鹽湖填水落成後,需要的魚苗至少是現在的翻倍規模。

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安泰終於抵達一處寬闊的峽穀入口處。

遠遠看去,峽穀越往裏越寬且低,這符合古海洋遺跡的基本特征。

“到了到了,滿清鹽場遺址就在這。”

隨著鏡頭不斷深入,深深的峭壁峽穀溝,也從寬闊變得越來越遼闊。

很快,隱約能看出輪廓的破敗土城子,進入鏡頭。

【哇!古鹽場!曬鹽的台地!篩鹵子的床場!一下就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