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匪夷所思的穿越(1 / 3)

“我們到了,來,一個接著一個下車,慢點。FqXsw.coM”

這是我第幾次帶團來西安這座城市了,連自己都模糊了數字。隻記的已經五年了,更準確的來說,截止在明日,剛剛好五年的光陰。

這五年來,隻要旅遊社裏旅遊團要到西安來的,我就義不容辭的推薦自己帶團前來,不知內因的同事隻會認為我是如此的喜愛這座古都,百來不厭。而了解隱情的同事則會同情與關心我的遭遇,自然也會把每次帶團來西安的機會讓給我。

自從爸媽在十年前的那場意外車禍中去世後,一直以來,我都是和姐姐倆相依為命,隻大我兩歲的姐姐,在我的生活裏扮演著爸爸和媽媽的雙重角色,我要的她盡量給我,我沒有的,她也盡量給我,即使失去了父母的嗬護,但在姐姐隱形的翅膀下,我還是健康的成長著。

可是,禍不單行,五年前,做了導遊工作的姐姐帶團來西安,在所有人不明事理的情況下,她失蹤了,沒有任何痕跡能顯現出來她的下落。最後,就連警方都放棄了追蹤,然而我還是執意煞費苦心,放下學業,隻身前往西安市,在每條街上,每座牆壁上貼滿了尋人啟事,更是天天晚上呆在網吧裏,在網絡上發放尋人帖子,可就像是大海撈針,我還是一無所獲,就好像,現實告訴我,姐姐在這個地球的表麵,消失了。

做了幾個月的市場銷售,二十二歲的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導遊這項行業,為的是能有更多去往西安的機會尋找姐姐的下落,我從來都沒有想要放棄掉這個念頭,姐姐是我在這個世界裏唯一的親人,她的存在是我生命裏的導航燈,我怎麼可能允許她的消失呢?

這會,客車上的旅客們全都下了車,每個人都統一帶了紅色的太陽帽,手裏拿著一支小紅旗,迫不及待的等著我這個‘團長’來發號施令了。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名族的搖籃,也是中國四大古都之首。。。。。。”

這些倒背如流的西安簡介,我幾乎成了複讀機,播放了上百遍了。我想當年姐姐做導遊帶團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吧,不知為什麼,她很喜歡到西安來,以其說是帶團來遊玩,還不如說是她自己想要依賴在這座古都當中。

我放慢了腳步,向旅客們細心解說著有關於西安的曆史文化知識。雖然這座城市我來了無數次,這裏的景點我也是故地重遊了許多次了,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去的這一個旅遊景點,我還是第一次來,所以昨天,我特意做了很多有關於這個景點的功課。

“後麵的緊跟著別走散了,大家先不要拍照,注意聽我說,呐,現在我們要前往的下一個參觀景點是本縣也就是三原縣所在的唐高祖李淵的獻陵,到達獻陵後,我再跟大家講解有關於李淵以及獻陵的曆史文化背景。”

今天來三原縣參觀獻陵的旅遊團有好幾支,雖然七月盛夏,透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炙熱的火光像要扒開大地的皮,但不願怠慢的人,還是選擇在流火的七月,消遣著日子。

我帶著隊伍已經到達了徐木鄉永和村,獻陵的位置就是不遠處的一座堆土陵。

“唐獻陵是在2001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墓葬,於貞觀九年(公元635年)葬於此,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的功臣、密戚陪葬塚。。。。。。”

從獻陵的簡介到結構布局,陪葬墓再到陵墓特色,最後到關於李淵的重點事跡,曆史地位,我都一一給旅客們做了大概的解說,等到我‘囉嗦’完了,他們都早已自顧自的拍照了。

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第一次才到的觀光景點,之前都是在書本或者視頻上瀏覽過唐獻陵的風華絕貌,今天身臨奇景,顧所要一飽眼福了。

獻陵墓塚呈複鬥形,墓前的石虎、石犀,體態雄建、沉毅、昂揚。之前在陝西省博物館石刻室外有見過在此遷移過去的一石虎和石犀,隻不過現在在獻陵裏觀關這一景物,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早知獻陵附近有不少的陪葬墓,已發掘的和有墓碑者已有好幾個。

我挪著腳步,從一個景點穿梭過一個景點,心裏莫名沉重著,我在壓抑些什麼,好不痛快。這會,我的腳步停落在了李淵陵墓附近的一個陪葬塚前。以墓碑上的文字來看,這個陪葬墓應該是大唐太子李建成的。

我愣愣的看著墓碑發呆,心裏卻沒了滋味,從何而來的感傷,導致我心神不寧,在我眼中,麵前的這座陪葬塚淒淒涼涼,孤孤單單,它似乎有它的冷漠與孤傲,而我卻不忍移開我的視線,就這樣被它牽引著。我動了動雙腳,向孤墳靠近了一步,刺骨的寒風向我正麵襲來,我不由自主的停下了步子,然後才恍過來,酷熱的天氣,為什麼會是‘寒風’?

這時,我隱約可以看見墓碑左下方有一個很小的,我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陪葬墓,在不顯眼的角落邊會出現一個字呢,我何來的好奇心,想要看清楚那個字的讀法。

就在我再邁出一步時,聽見了貌似打雷的聲音。抬頭觀看了天空的變化,才發現天已變了色,我昨天看過天氣預報的,沒說過今天會下雨呀,難道氣象台失策了嗎?

此時,獻陵裏的遊客們像無頭蒼蠅一樣,尋找的自己的團隊,幾聲的打雷聲,也把我的好奇心給打亂了,我沒有靠近墓前探個究竟,而是離開了這個讓我心神失常的陪葬塚,在下雨前,趕緊召回了我這個團的隊員們。fqxSW.CoM

伴隨著還沒消停的巨鳴雷聲,在獻陵遊玩的旅客們坐上了各自的旅遊客車回酒店避雨去了。

今天的遊玩計劃泡湯了,各位遊客心裏難免不爽,即使抱怨,可是遇上喜怒無常的老天爺,也是無可奈何,隻能收拾好被攪和的一團糟的心情,等待我這位導遊做出明天的遊玩計劃表。

回到酒店後,我躺倒到了床上,心情還沒平複,不是因為旅客們的諸多怨語,而是因為今天下午在獻陵裏自己的異常狀態,身體不舒服嗎?沒有呀:吃錯藥了嗎?也沒有呀!

起身打開客房裏的窗戶,怪的是,外麵沒有任何一點動靜,還是跟中午一樣,晴空萬裏,我忍不住冷笑一下:名副其實的幹打雷不下雨!

不去想太多無謂的事,還是糾正好心情,衝個涼水澡睡覺吧。

迷迷糊糊中,像是半睡半醒一樣,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在夢裏吧,同一個夢,我已經不足為奇了。

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月色,同樣靜到可怕的夜晚,一個古裝裝扮的男子背對著我,輕輕著撫著他跟前的琴,我看不到他的臉,看不到他的表情,然而聽出來了他的琴聲是憂鬱的,我試圖靠近他,想要看清楚他的輪廓,可是跟以往一樣,當我邁出一步時,男子的背影模糊了,琴聲也漸而漸遠,我再一次因為這個夢的終止而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