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五年。
三月桃紅柳綠。草長鶯飛。天空湛藍,偶爾有幾朵絮狀的白雲浮在天際,一切似乎都變得那麼令人心情愉悅。暖洋洋的陽光從天際直射下來照耀著金陵城的大街小巷。
街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間或有車輛川行其中,酒旗迎風招展,各種攤販開始了一天的交易。
當明媚的陽光直照進金陵城的皇權集中地紫禁城時,皇城的飛簷變得金碧輝煌,簷上的銅鈴隨風輕輕搖擺著,發出清脆而動聽的聲音,使原本死氣沉沉、莊嚴肅穆的紫禁城有了些微暖意和生機。
華蓋殿跟往常一樣靜默,卻又好像與往常不一樣,大殿裏散發著莫名詭異的氣息,明成祖用眼掃視了位列兩班文武大臣一番,他的視線停留在他左邊文臣那裏,他注視著站在第一排的馬思敏,因其才華在年輕的一輩當中出類拔萃,被他破格提升為內閣首輔大臣,與楊士奇和解縉一道成為他的股肱。
此時馬思敏那張年輕而俊美的臉上帶著一貫的漠漠然,看到這裏,他的眼裏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這才不動聲色地說道:“馬思敏。”
馬思敏應聲出列。
“如今直隸和江浙民間削發出家之風可曾刹住?”
明成祖問這話時,臉上帶著一絲期盼,自從正月十六禮部尚書奏報那兩地諸郡削發為僧蔚然成風,赴京領度牒就達一千八百餘人,那個數字嚇壞了這位大明天子,他不能不聯想到當年元朝就是因舉國信奉佛教才導致滅國一事。
馬思敏答道:“已經嚴令下去,出家之人大大減少。”
明成祖嗯了一聲,鬆了一口氣,才淡淡地說:“退朝吧。”
侍立在大殿一旁的是一名身形胖胖的中年太監,他是明成祖的貼身太監王安,緊跟著王安傳了旨。
百官便陸續朝殿門外走去,明成祖這時叫道:“靖南侯留下。”
一位與馬思敏的容顏有幾分相像的中年男子便停下腳步,回轉身低頭恭恭敬敬地站在原地。
馬思敏走出華蓋殿,他剛邁出一條腿踏上前麵的一座漢白玉砌成的石橋,突然一個尖聲尖氣的聲音響起:“馬大人請留步。”
馬思敏轉過身,便見王安正從對麵走來。
“王公公,怎麼是您親自來傳口諭?”馬思敏說話時,臉上漾起一個淡淡的笑容。
“馬大人,老奴這身子骨還得活動活動,皇上在禦書房召見你。你就跟我走一趟吧!”對於馬思敏的反應,王安似乎早已習以為常,他恭恭敬敬地說道。
“王公公,那你可知皇上為何事召見我?”
王安滿臉堆笑,說:“馬大人,這老奴可就不知道了。”
“王公公,您可是皇上身邊的老人兒,放眼整座紫禁城,還有誰比您更懂得皇上的心思?”
“哎喲,馬大人,您可折殺老奴了,不過,我方才看見皇上麵帶喜色,想來應該是一樁天大的好事,要知道自從元人退而盤踞北方以來,皇上許久都沒有這麼高興過了。”
禦書房素來是皇帝同臣子商議國事的地方,但是那一回在禦書房談論的事情令馬思敏在很多年以後想起來還憂傷不已。那一次的君臣商談,使他的人生徹底改變了方向,進入了一個未知的深淵。
明成祖坐在龍椅上,背靠著椅背,他繃著臉,嘴角下搭,靖南侯垂手立在他的右側,卻連氣都不敢喘息一下,書房內很靜謐。
兩扇朱漆門掩上,陽光便鮮有照進去,整間禦書房的光線顯得有些幽暗,卻使人無端感到遍體生寒。
馬思敏剛見了君臣之禮,明成祖便直截了當地問道:“思敏,你今年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