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一懟完,不再戀戰,神清氣爽地走出學校大門,直奔新天地咖啡館。今天,她約了平台製作人浩哥聊《長安暗盒》。
5年前,謝一一跟著穀姐以外行姿態跳槽到“無形製造”,在公司引起了鯰魚效應。那時候影視行業還在泡沫期,經過七八年的熱錢洗禮,身處行業的人日日狂歡。可身處其中,他們渾然不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一場始料未及的行業變革即將到來。
集團大老板老馮就是意識到危機將至,所以引入了穀姐,希望她能夠讓公司“降本增效”。毫無疑問,此舉動了老員工的蛋糕。大家軟刀子磨人,暗中抵製穀姐和謝一一:省錢是沒有用的,做不出項目,掙不到錢,再牛逼的高管,也得走人。
謝一一當時麵臨著職場生涯最硬的仗。但她就像是彈簧,給的力越大,反彈的力也就越大。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她就摸清楚這個行業的邏輯:沒有劇本?不重要,有明星就能開機。沒有明星?不重要,砸錢就行。砸不動?繼續砸!持續砸!加倍砸!這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價碼,隻要價格足夠高,就沒有撼動不了的人!
基於這個邏輯,大部分的項目主管(製片人)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碼盤上。為了能夠談下明星,無所不用其極。坊間傳聞,當時為了談下一個最火的流量小生,項目主管陪著小生的親媽在高檔商場買買買,一下午花費數萬。
謝一一剛剛聽到這些八卦的時候連連咂舌:雖說掙錢如吃屎,花錢如流水,可要一下午花幾百萬,謝一一覺得,那還是吃屎容易些。
這一類傳聞聽多了,謝一一對影視行業徹底去魅。身處其中,她才發現,世界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大部分人耀武揚威,虛張聲勢,狗屁不懂。要想在行業出頭,不需要天賦,隻需要有正常的做事邏輯即可。
正常的邏輯,就是認真做內容,做好內容。
已經十點了,平台製片人浩哥還沒到,有些不正常。謝一一想,在《最後的七日》推出前,她等人是常態,在敲《最後的七日》的男主角薑磊時,約了9次,薑磊的經紀人大牛放了她9次鴿子。到了第10次,大牛實在不好意思了,才見了一麵,那一麵還姍姍來遲了半小時。
大牛說自己實在沒見過這麼執拗的人,執拗到讓大牛覺得不見她,就是欠了她。但也因為謝一一的執拗,才逼得薑磊看了劇本,一看就愛不釋手。
可《最後的七日》爆火之後,謝一一和人約,再也沒人會遲到,大部分是提早到,占據好位置,然後貼心地給謝一一發個微信,告知自己到了,讓她別著急,慢慢來。
有個著名的影帝說過一句話,幹這行就像猴子爬山,在樹底下的時候,向上看,都是猴子屁股;等爬到了樹頂,往下看,都是一張張猴子笑臉。
現在的謝一一,一抬頭還能看到幾隻紅紅的大屁股,起碼不會再被人放鴿子了。
十點一刻,浩哥還沒來。謝一一打開西貝的新原創——《長安暗盒》的項目書再過一遍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