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清代皇帝後妃為題材的所謂清宮戲風行熒屏,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觀眾,借助現代化的媒體,過了一把“人間帝王家”的幹癮。人們在熟悉了“朕”“萬歲爺”“大人”這一類稱呼的同時,對君臣朝廷之間的路數也略知一二。看戲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上折”“遞個折子”這樣的話。這個“折”“折子”便是奏折。奏折是當時大臣與皇帝溝通的一條最重要的管道,尤其是對地方上的官員而言,上一趟京師朝見皇上是樁很難的事。於是,一年到頭大量的要政大事便通過奏折來稟報,並按照朝廷對奏折的批複來辦事行政。同時,奏折也是臣工與皇上感情聯絡的主要紐帶。皇帝可以從日常的奏折中看出所委大員對他的情誼深淺、忠誠程度、和朝廷貼心不貼心等等。曹丕的一句“文章乃經國之大業”的話,曾經被無數文人所引用,並因此而自豪。其實,對於通常文章而言,是攀不上“經國大業”這個高度的,惟奏折這種文章或許可以接近。
晚清是一個風雲劇變的時代,乃名符其實的多事之秋。現在仍大體完好地保存在國家檔案館的數十萬份軍機處副錄的奏折,是那個時代所留下的最權威、最直接、相對來說也是最為真實的記錄。
在鹹豐後期至同治年間,備受海內矚目的奏章,當屬兩江總督衙門所拜發的各類折片。以總督曾國藩為名義簽發的這批折片,一時有天下第一奏折之稱。
鹹豐十年春,曾氏取代何桂清做了兩江總督。兩江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地域寬闊,物產豐富,且人文薈萃,曆來為國家的重要地區。而眼下它的衙門所在地江寧府,卻做了與朝廷對抗的敵國都城,攻克江寧便成了朝野上下壓倒一切的大事。新上任的兩江總督,又是肩負收複國土重任的湘軍最高統帥,這個衙門自然成了天下關注的第一衙門,從這裏發出的奏折,幾乎每份每篇都牽涉到當時整個國家的軍政要務。同時,此時的兩江之主乃望重士林的一代文章宗師。他所選編的《經史百家雜鈔》為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後,在近代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一部文章總彙。他的幕府裏聚集了兩三百名才雋之士,當時的文章高手張裕釗、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等人先後都為他代擬過奏折,即便從純文章的角度來看,兩江總督衙門裏所產生的折片也決不會是平庸之作,像《參翁同書片》這樣的折子,一時間全國各大衙門的師爺們爭相傳抄,廣為播頌,奉為參折彈章的經典之作。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評點者從曾氏存世的兩千多道奏折中,選出其中最為精粹的四十七篇來加以述說議論。與對曾氏家書的評點一樣,評點者會聯係到該折產生的背景、上折人其時所處的狀況、折子背後所隱藏的複雜內幕等等,來為讀者剖析這道奏折中的不為常人所知的曲折機奧,抉出其易為人們所忽視的精微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