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君喬二家必竟有三年的孝期,完婚之事自然要托到孝滿之後,故那些有心之人仍然說來講去的,大有君家必定會在三年孝滿之前退親之意。
如今三年孝滿,君家如期將二小姐嫁入了喬家。此舉,讓溫寧百姓對君家更是讚賞有加,也成功的堵上了那些有心之人的滿嘴胡言,保住了君家在溫寧城的聲望和地位。
六月初六,君雪綺穿著金玉軒準備的華服,戴著金玉軒準備的貴重頭麵首飾,順順利利的行了及笄禮。
儀式上及笄所用的金釵,也是金玉軒重金命人打造的,極為精致華麗,讓所有前來觀禮的女眷們,都很是連聲誇讚了一番。
自金君二家正式定親之後,有許多想將女兒嫁給金玉軒作續弦,好攀上金家的人家,都對君家很是怨恨,麵上卻又不能顯露,隻得到處去說君家為了巴結住金家這個親家,竟連嫡出的小姐都願意嫁過去作續弦。
故今日來觀君雪綺及笄禮的女眷中,有許多都是來看君家笑話的,卻沒想到金玉軒對這個未過門的續弦如此看重、疼愛,讓許多女眷們的心中生出羨慕和嫉妒。
君雪綺的出閣之日,定在了七月初七,君太太忙過了她的及笄之禮,就開始忙著合對最終的嫁妝單子,還派了君家的管事去永寧置辦陪嫁的莊子和鋪子。
這日君太太帶著江姨娘伺候著君母用過早飯,就將君雪綺的嫁妝單子遞給君母過目,陪笑道:“媳婦都是按著家裏的老例置辦的嫁妝,各親友送來添妝之禮,也已經在單子上注明了,婆婆看看可有需要添減的地方。”
君母上了年歲的人,眼睛已有些花了,縱是字寫得再大,看起來也是費勁的,故接過單子交給身旁隨侍的丫鬟,讓她大聲的照著單子念出來,自己則坐在那裏邊喝茶,邊細細的聽著。
待丫鬟念完了,君母方將空了的茶杯遞給君太太,滿意的點頭道:“這嫁妝置辦得很妥當,隻是銀錢上再加一些吧,綺丫頭嫁過去是續弦,難免有些體麵的家仆不顧規矩臉麵,綺丫頭身上的銀錢多些,也好收攏人心。陪嫁的莊子和鋪子可置辦好了?指派了哪些人陪著嫁過去?”
君太太將空了的茶杯遞給身旁的江姨娘,讓她去添茶後,方笑回道:“陪嫁的莊子和鋪子都置辦好了,也是按著家裏祖宗的老例,一個莊子配二個賣莊子裏出的東西的鋪子。陪嫁過去的除了綺丫頭身邊的四個大丫鬟和沈婆子,還有沈婆子的女兒沈欣月,她們母女一直相依為命,總不好因為綺丫頭出閣,就拆散了人家骨肉,再就是四個粗使的小丫頭了。另外派了二房下仆過去,一房負責管著莊子,一房負責管著鋪子,都是媳婦當初嫁過來時的陪房,絕對忠心的老仆了,不會欺瞞綺丫頭的。”
君母覺得君太太按排的很妥當,安心的點了點頭,滿意的笑道:“按排的很妥當,這伏侍的下人們不必很精明能幹,但一定要忠心正直,要不然反而委屈了綺丫頭。”
君太太接過江姨娘添好的茶,給君母奉上,讚同的笑道:“媳婦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挑人過去管莊子和鋪子時,格外用心的盤查了一番,最重要的是這二房下人的家人,還在媳婦娘家伏侍呢,料他們也不敢不顧著家人的安危,反算計了綺丫頭。”
君母接過茶來,緩緩喝了幾口後,又囑咐道:“你囑咐綺丫頭幾句,等她進門之後,把紋丫頭的陪嫁奴仆都處理了,該送回來的送回來,該賣的賣掉。那些人留在金家,隻會給綺丫頭惹麻煩,確是幫不上忙的。”
君雪紋身邊的奶娘陳嬤嬤和丫鬟們,為了玲姐兒和君雪紋的嫁妝,防備甚至為難君雪綺,是君太太一直都擔心的事情,隻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理由打發那些人,也怕君母知道了,反以為她是為著君雪綺,而要拿捏玲姐兒和君雪紋的嫁妝。
必竟君母雖然也很疼愛君雪綺,可是若真的論起來,君雪紋才是她心中的寶貝,那是誰都比不上的。此次卻沒有想到君母為了君雪綺,竟然連君雪紋的心腹都要處理掉,君太太心中真是既驚又喜,眼中漸漸泛出些許濕意。
江姨娘見狀,忙陪笑安撫道:“老太太和太太也不要太擔心了,三小姐的聰慧能幹可是難得的,待人處事也是沒得挑的,將來過了門,管家理事定是一把好手,絕不會讓下人們拿捏住的。再者,還有親家太太在呢,這親外甥女兒過門作兒媳,親家太太定是另眼相待的,表少爺的人品也是靠得住的,三小姐進門後,日子定是越過越舒心,絕不會受委屈的。”
君太太忍著眼中的淚,笑歎道:“借你的吉言,我也不求綺丫頭將來有多麼大富大貴,隻求她能平平安安的,我也就知足了。”
三人又商議了一會兒君雪綺出閣的事情,君太太方帶著江姨娘伏侍君母睡下,然後回夏院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