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溫寧大商賈君家世代經商,經曆了幾代的風雨,到了君義禮之父那一輩,已是溫寧城的首富。再至君義禮掌家之後,君家更是以重情守義、寬厚仁慈而聞名。故與許多地方的大小商賈都頗有交情,連許多地方的官員都很給君家麵子。

三年前,君家嫡出大小姐嫁進了永寧城首富金家,自此,君家在生意上更是順風順水,鋪子是越開越多,生意是越做越紅火。

而說起這永寧城金家,就不得不詳解一番了,必竟金家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商賈之家。金家在永寧城也是世代經商,到了如今的金太爺手裏,已穩穩的坐上了永寧城首富之位。

這金太爺之母乃是金太爺父親的教書先生之女,後因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才拋了清高之念,嫁進金家作了商人婦。

因公公早逝、婆婆和善,她嫁進金家門後,就成了當家主母,講究起學問禮儀、規矩禮數,希望可以提高金家的名聲、地位,擺脫商人的銅臭氣息。

故金太爺自小被嚴加管教,除了跟著其父學習經商之道,還跟著先生念書、學習禮儀規矩。行冠禮之後,在其母的挑選下,娶了書香世家出身的金太君。

金太爺深受其母影響,在皇上為了招賢納士而降低考取功名的條件後,更加嚴厲的教養兩個兒子,日日盼著能教養出正經的讀書之人,考取功名,入朝為官,為金家光宗耀祖。

要說這金太爺的命是真的不錯,盼什麼,就得什麼。

金大老爺以十八歲之齡高中榜眼,因性情仁厚謙遜,頗得皇上欣賞,留在都城任官。後又得翰林學士柳大人的青睞,在冠禮之後,娶了柳家嫡出大小姐為妻。隨著功績的累積,金大老爺的官品晉升極快,逐漸在都城立穩了根基。

金太爺見長子如此有出息,心中驕傲得意,雄心壯誌更盛,有意遷居都城經商置業,完成其母提高金家聲望的心願。但永寧祖業繁多,不能拋下不管,故留下次子一家經營祖業、看守祖產。

九年前,金大老爺的嫡出長女,嫁給了安樂王嫡出三子為妻。這安樂王是皇上的堂兄,雖然未立下豐功偉績,卻深受皇上尊敬。他養有三子二女,卻隻有最小的三子是嫡出。故安樂王世子之位非三子莫屬,三兒媳也就穩坐安樂王世子妃之位了。

有了安樂王府作靠山,又加上金大老爺功績卓越,為人寬厚謙和、為官公正廉明,深得皇上器重和賞識。七年前,金大老爺榮升禮部尚書之職,成了皇上身邊的五位心腹大臣之一。

至此,原本那些不屑金大老爺是商賈之家出身的達官顯貴,也不得不紛紛奉承、巴結起金家,就連舉國各地的大小商賈,也都想與金家攀上交情。

至於君家怎麼能攀上金家,結了兒女親家,則原於君義禮的續弦之妻,與金二老爺的續弦之妻,為同胞的姐妹。

君義禮原有一妻一妾,生的卻都是女兒。原配李氏因未能為君家生下男丁,而抑鬱成疾,年紀輕輕的就病逝了。君家正室不能一直懸空,年幼的女兒也需人教養。故李氏病逝後一年,君義禮娶了溫寧商賈蘇家的三小姐為續弦。這蘇三小姐的肚子也很爭氣,嫁進君家後,先後生了一女二子,為君家延續了香火。

金二老爺之妻在生嫡長子時,難產而亡。嫡長子又因早產的關係,生下來就一直病不離身。金二老爺整日忙著金家生意,不放心年幼嫡子無人教養,又見金家內院無主母料理事務,故在原配病逝半年之後,娶了蘇家的二小姐為續弦。蘇二小姐過門後,又為金二老爺添了一子一女。

這嫡出長子長年臥床靜養,無法繼承家業,也不能經營金家生意,所以親事很是難結。金二老爺和金二太太很費了一番心神,方聘了一位書香小家的嫡女進門。

嫡長子不能繼承不了家業,嫡長媳又當不得主母之責,故繼承家業的重擔,就落在了嫡次子及其正妻的身上。

且二房嫡女更在堂姐安樂王世子妃的牽線下,嫁給了安平王嫡長子為妻。這安平王乃皇上的堂弟,深受皇上的信賴,在朝中極具威望,且功績頗高。

君義禮之母就是看中了這兩點,才借君太太與金二太太為同胞姐妹之便,憑君家名望、地位、聲譽之優,將君家大小姐嫁給了金家二房的嫡次子為妻。

隻是俗話說:杯滿則溢,月盈則虧。

一年前,正直壯年的君義禮在過年時,帶著兩個兒子去祖墳掃墓,染上了風寒,回府後就臥床不起了,不到三個月便撒手而去。隻留下君太太一肩擔起整個君家,上奉年邁的君母、下養年幼的子女,還要料理府內所有事務。幸虧托了大女婿之福,不必太操心君家生意。

君太太雖出身商賈之家,又嫁入君家為續弦達十四年之久,當了君家內院十年的家,但到底是年僅二十九歲的深閨婦人。君義禮的病逝,讓她覺得天也塌了、地也陷了,恨不得追隨而去。可是想到還未出閣的兩個女兒,還有尚未成人的兩個兒子,她隻得緊咬牙關,強撐起君家裏外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