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地分成,萬物生長,世間之物是以人,靈力最盛,給予了無上智慧,淩駕於萬物生靈之上,是謂王者,統禦世間。而每一個“天地寵兒”都必經著紅塵五味、宿世牽絆……
求道升天,萬般劫難……
冥冥天威,誰可打破這宿命的輪回?
終於萬年之前,有一人曆經艱險,參透紅塵,得應天道、長生登仙。隻是傳說他參透天道時,為世人留下兩句話“泱泱天道萬妙法,長生極樂需應天“,和其一生參悟天道的寶藏,而後淨身飛仙而去。
之後世人便以這雙語中的“應天“稱其謂“應天老人“至於那不知為何物的寶藏,亦稱“應天寶藏“。
歲月穿梭,時光荏苒。萬年間,對於“應天老人“的傳說與寶藏,不曾減弱,世人仍是不懼艱難的追尋著那虛無縹緲的傳說,一直延續……
方今天下,修身練法、求道升天,已秉萬年之史。中土之地,分劃五大部州,分別為東聖木洲、南聖炎州、西聖金華州、北聖水州和中州,這五大部州。其中除了位於正中的中州外,其他四大州皆被正道門派牢牢占據,是以“玄通門”、“天絕寺”、“九陽宗”、“虛淩教”為首各據一方,懼敵以外,保中土安定。故此,這四教派被天下人稱之為四正名門。
自應天老人飛升之後,萬年間,各門各派,對其寶藏,無不費勁心思,欲為己有。無奈,寶藏之說,虛無縹緲。正邪兩道,多少代人,曆經艱難,更甚者,用盡一生時間,終究也是空空了事!即使如此,世人也是從未罷休……
直至百年前,邪道中,驚現一天縱奇才。年紀三十,其名“問天”,自稱參透應天雙語,得其寶藏。以短短十年之際,一統天下邪道。窺視五州,欲霸天下。一時間,天下騷亂,無不恐慌。
為保天下安平,以“玄通門”、“天絕寺”、“九陽宗”、“虛淩教”為首的四大名門,領袖正道與邪道展開激戰。自始,天下戰火四起,征戰不斷。這一戰持續一十三年,雙方你來我往,勝負參半。致使五州界麵,屍橫遍野、血氣撲天。天下亦是萬物凋零,蒼生哀怨……
最終雙方約定,於西聖金華州處展開決戰。不想,此戰實為問天之計。大戰時,問天留道行低微的殘部,牽扯正道全部力量,自己率精英突襲東聖木州,實力空虛的虛淩教。奈何天意弄人,又或是應了那句邪不壓正,本想著趁虛淩教大部教眾正處西聖金華州交戰,自己大可趁虛而入,一舉攻破虛淩,拿下東聖木州。誰知,緊要關頭,虛淩教開啟護教陣法,隻以區區小部教眾,卻生生抵禦了邪道無數精英進攻,拖得正道援軍趕到,一番激戰後,損失慘重。無奈,隻好敗退,後又被陸續趕來的正道援兵窮追猛打一頓。又是損了一些精英高手……
虛淩一戰,邪道元氣大傷,已是再無與正道一戰之力。問天率一眾殘餘教眾,逃往了洪荒蠻夷之地。正邪之戰,自此結束。
歲月流逝,百年已過。方今天下,雖一派太平之象,然私下卻暗流洶湧。門派間,爾虞我詐,爭盤奪地,屢見不鮮。
虛淩山,位於中土東聖木州,傳承萬年,經久不衰。是為天下四正名門之一。此山脈連綿百裏,山峰高聳入雲,山中多長香草藥材,又時有諸如白鶴等祥獸出入……恰如一仙家聖地,隻是此山更有一響亮別名“青龍山”這一別名的由來,可追溯至萬年前。相傳,當時有一青龍,不知何由,從天而降,盤踞此山。時而興風做雨,時而吟徹天地,搞得方圓百裏,地動山搖,橫災不斷。四周百姓,苦不堪言……一日,不知從何處,來一道人,施通天之法,將其降服。道人本欲將其殺滅,但憐惜此畜生乃上古四大神獸,殺之可惜,不殺又恐自己離去後,這畜牲再次為禍人間。遂在此山用百年時間教化青龍,從此道人威名遠波,後又有四方百姓慕名而來,拜師學藝,求道練法。道人觀此山氣勢、風水,皆是上等。又覺與青龍有緣。便在此山開得一門派,永鎮四方。道人道號“虛淩子”,所以便取虛淩二字為門派之名。方圓百姓感召道人功德,後也改此山名為虛淩山。百年之後,青龍被虛淩子教化,成為了虛淩教的護教神獸。虛淩子又得青龍相助,於山上布下了萬龍陣,以保虛淩教昌盛安平。自虛淩道子仙逝後,萬年間,每逢虛淩教遇經危機時,青龍便會現身相助,拯危救難,威震四方。傳聞,百年前邪道攻打虛淩教時,便是得應青龍相助,虛淩才免受了滅頂之災。所以,天下人也稱此山為青龍山。
此時,在虛淩山腳下的一個村口處,一群男人圍坐在一顆大樹下乘涼談笑。這是村口的一處高地,站在此處一眼便可望見村莊裏隻有二三十戶人家,村外的田野上,年輕力壯的人們,正在忙的不亦樂乎,有些孩童也在田地裏追鬧玩耍,不時些許微風吹來,隱約間,夾雜著嬉笑、怒罵聲佛耳飄過……一群人中多是老者,隻有一個尖嘴猴腮,麵留兩撇小胡須的中年男人坐於其中。且大多老者粗布麻衣,唯有中年衣著光鮮,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隻見那中年男人,坐在眾老者中,說話間手舞足蹈,生動不已。聽得眾老者時而轟然大笑,時而肅麵靜聽,中年臉上盡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