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21兒歌我心中有個太陽(1 / 3)

07:00汶川震區發生餘震6707次據四川地震局消息,截至5月21日07時,汶川震區共發生餘震6707次。

地震造成全國41353人遇難傷者274683人,失蹤32666人,治療59394,捐款160.09億元。其中,四川省的死亡人數已經達到39500多人,重災區北川8605人,綿竹6805人,什邡3546人,青川2675人。有中學坍塌的都江堰死亡人數為3069人,震中汶川縣有2562人喪生,24000人受傷。周邊省市,甘肅的死亡人數是364人,7560人受傷;陝西114人死亡;重慶16人死亡。

今年安排700億重建基金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央財政今年安排700億元人民幣建立災後重建基金,明後兩年將會繼續做出相應安排。會議要求,中央國家機關今年公用經費支出一律比預算要減少5%用以救災。

國務院加派兩千防疫員赴災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天氣逐漸炎熱,地震災區的救助工作已經從第一階段的搶救傷員向第二階段的防疫轉變,因此監測疫情、消毒殺蟲是目前的重要任務。同時隨著屍體增多,水源保護的問題也相當緊迫。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各地將派出2000名消毒防疫人員深入災區進行環境消毒防疫工作,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上海首批消毒防疫隊員於今晨出發。

日本救援隊含淚講述四川見聞日本國際緊急救援隊約60名隊員結束在四川大地震災區的搜救活動,於21日飛抵成田機場回國。隊員們回顧震災現場,稱“那是迄今為止從未見過的悲慘景象”,並對未能找到幸存者而感到十分遺憾。海外各界人士留言吊唁汶川大地震遇難者5月19日至21日,海外各界人士紛紛前往中國駐外使領館和中國駐國際組織代表處吊唁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者。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政要紛紛前往中國大使館吊唁。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在巨大的危機麵前,國際社會與偉大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中國在挑戰麵前所表現出的力量、韌性和勇氣給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個聯合國係統都將支持中國應對挑戰。北川堰塞湖庫容逼近1億立方米,3萬人緊急轉移汶川大地震後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北川唐家山堰塞湖庫容逼近1億立方米,完全能夠吞噬一座50萬~100萬人口的中型城市。唐家山堰塞湖使四川江油縣約三萬人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威脅,目前受輻射範圍內的群眾大部分已經轉移。

目前地震孤兒已有4000多名四川省政府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克福在發布會上透露說,據初步統計,目前地震孤兒已有4000多名。陳克福表示:“我們正在積極進行收養孤兒的工作。”15名空降兵勇士曆經七晝夜驚險奮戰歸營5月14日冒險空降茂縣的15名空降兵勇士,20日18時10分,安全回到成都某軍用機場。他們是李振波、王軍偉、李誌寶、殷遠、郭龍帥、李亞軍、趙海東、趙四方、雷誌勝、劉文輝、王磊、餘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15勇士曆經7個晝夜,冒著多次餘震,翻山越嶺,徒步220公裏,先後在7個鄉、55個村莊偵查災情,向上級報告重要災情30多批次,為指揮部指揮部隊開進和部署抗震救災提供了科學的信息依據。

19:00香港佛教界為地震啟建法會香港佛教界號召了超過1萬多名的香港佛教徒及僧人,在紅磡體育館為四川大地震舉行“護國息災祈福冥陽兩利”法會。香港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在致辭中呼籲,所有救災工作不要停止,各界對四川災民出錢出力。法會以誦讀《地藏經》為主,希望超度四川亡靈,同時也對活下來的災民祈福延壽。參與法會的人士包括了香港藝人張學友和之前出席央視賑災晚會的藝人王菲。洛杉磯時報社論讚揚中國救災《洛杉磯時報》周二以“好樣的中國”為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相比鄰國緬甸在特大風災之後的救援表現,中國政府的救援行動更加值得稱讚和學習。中國政府在地震發生後緊急派出13萬軍隊趕赴災區,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及各級地區政府官員親赴災區指揮救災工作,以及中國迅速接受來自國際社會的人道救援,體現了中國政府的危機處理效率以及在災難來臨時對普通百姓的人性關懷。

小孩不哭一這一天,災區的一些小學在帳篷和防震棚裏開課了。

鳳凰主持人楊錦麟深入綿陽山區一個偏僻小鎮采訪。在那裏,他聽到這幾天以來最感人的聲音: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

這是一支名叫“鐵軍”的解放軍部隊用七頂帳篷搭建起來的“鐵軍學堂”,開始隻有十幾個孩子來讀書,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個孩子了。雖然旁邊山上還有滾落的石頭和塌方的轟響,但是朗朗書聲使悲愴中的人們舒緩了緊鎖的眉頭。

二在綿陽九州體育館旁的一個大帳篷裏,也有上百名來自北川重災區的孩子,正跟著老師的拍子唱歌:我心中有個太陽,我心中有個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紅花綠草,我聽到小鴿子的歌唱。

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暖的話送耳旁,總有一個聲音為我帶路,總有一個呼喚漂在我心上。

許多唱歌的孩子已經成了孤兒。當大人們聽到他們的天籟般的童聲,該去想一想,我們到底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疼愛我們的孩子,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給他們的難道是一棟棟一震就垮的教學樓?鳳凰記者令狐列說,這一天是中國傳統時令裏的“小滿”,代表穀物初生。希望這裏的孩子都能健康長大,長到大滿,長到成材。

三這一天,鳳凰衛視用災區孩子的畫麵編輯了一首抗震MTV《小孩不哭》: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經離去留下了帶不走的孤獨……為什麼你不讓我看清楚是否讓風吹熄了蠟燭在黑暗中獨自漫步……親愛的小孩快快擦幹你的淚珠我願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歌聲裏,是胡錦濤的鼓勵:“有全國人民的同心協力,我們一定能戰勝地震災害。”是溫家寶的哽咽:“你們幸存活了下來,就要好好地活下去。”

四這段MTV裏,有一個鏡頭:病床上女孩攤開的左手上,是兩枚帽徽。

這個女孩名叫吳雪莉,家住汶川縣映秀鎮,羌族。地震發生後,她們全家被倒塌的房屋掩埋。三天三夜後,她睜開眼睛,一個武警出現了。他徒手搬開一塊塊沉重的水泥板,把她和媽媽、妹妹救出來。

“你叫什麼名字,恩人?”

“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帽徽。”

“把你的帽徽給我吧,我要記住你。”吳雪莉哭著說。

……她被直升飛機送往成都醫院。在空軍士官王誌接過她的一瞬,她突然一把抓下王誌的帽徽——她要記住每一個幫助過她的人!

在解放軍452醫院病房。吳雪莉突然情緒失控——王誌那枚帽徽在飛機劇烈的顛簸下弄丟了。“她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神誌不清,非常焦躁,情況非常危險。”護士說。

院長張聰來到吳雪莉的病床前,“我也是解放軍……”他取下自己的帽徽給了她。

接下來的幾天裏,吳雪莉的身體一天天好轉。她能背誦出所有救過她的軍人的名字。那兩枚帽徽,她一直攥在手心。

五16歲的李安寧在地震發生時,正在北川一中高一年級上地理課。她在四樓,沒超過20秒鍾,樓就塌了,三、四、五層樓砸在一起。

李安寧透過微弱的光亮看到當天值日的同學李遠峰。他穿著白上衣,保持著坐姿。“我抓住他的手,喊他的名字,一點反應都沒有,開始時他的手還是熱的,一會兒就涼了。”三個要好的女同學這時也躺在她的身邊,隻是沒有了呼吸。

在黑暗中不知呆了多久,“不知誰起的頭,我們活著的人都開始唱歌,唱了好多,一齊唱流行歌曲。”李安寧記得最清楚的一首是光良的《童話》,世界冠軍“心理救援團”抵達綿陽災民安置點“帳篷學校”。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災後3個月至1年是心理危險期,部分災民易患上心理疾患,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殘或自殺行為。所以,撫平心理傷痛和治愈肢體創傷同樣重要。

鄧亞萍、高敏、楊揚和謝軍四位世界冠軍一出現,就在孩子們中引起騷動。大家紛紛舉手索要簽名。從他們的臉上,幾乎看不出剛剛過去的這場災難。

鄧亞萍問一個孩子長大有什麼理想。這個小調皮說:“發財。”鄧亞萍稱讚他:“這是個非常好的理想。”

楊揚走進五年級的帳篷教室,教室裏一片歡呼。一位皮膚黝黑的男孩站起來:“楊揚阿姨,我是班長李東,我們知道你今天要來,這是我們全班送給你的禮物。”他將一顆棒棒糖遞給了她。這是他用身上僅剩的5角錢買的。楊揚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手機號:“如果以後你們還覺得難過,別藏在心裏,給我打電話。”

可是,不管多麼眷戀這塊土地,所有的誌願者、救助者最終都要離開,隻有孩子們會永遠地留下,因為,這裏是家。他們留在這裏,讓愛他們的人把歌聲帶走。(綜合鳳凰衛視、《新京報》、《重慶商報》報道)吃草喝尿食蚯蚓挺過216小時5月21日下午2時30分,被困在什邡金河一級電站一處工地長達九天九夜的女工崔昌會,被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和駐鄂空軍某部用直升機成功救出。至此,這個工地在地震中被困的14名幸存者已全部獲救。

崔昌會今年38歲,是成都電力巴蜀電站磷河一站的職工。被救出時,她已經在深山裏堅持了216小時,渾身多處骨折,嚴重脫水,生命垂危。經過醫療專家的緊急救援,目前她的病情處於穩定的狀況,已被送往成都華西醫院。

地震發生時,崔昌會和丈夫的弟弟李健軍(音)以及另外數十名工人在位於山區的金河電站引水隧洞工地工作。李健軍說,當時工地的3個作業麵共有43名工人,其中22人被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奪去了生命,其餘人員被困在不同的作業麵,相互不能聯係。

崔昌會當時在一個臨時工棚內,被倒塌的工棚壓住。逃出工棚的5名工友奮力將她挖出來,但她全身是傷,不能動,隻能把她放在相對安全的引水洞裏。5月13日,3個工友逃了出去,另外兩名工友則留下來陪伴她。因為餘震不斷,很多道路阻斷,他們不可能將崔昌會背出去。隨著時間的推移,3個人都變得饑渴難耐。

“再等下去,我們都得死。我不想拖累你們!”5月15日,崔昌會逼著兩名工友先走,“你們先走了,還能出去報信。”最終,兩名工友流著眼淚離開了。臨走前,他們把崔昌會用一個棉被安置好,又從廢墟中掏出一個梨,放在她手邊。崔昌會在沒有糧食、沒有飲水的情況下,先是將工友留下的一個梨子慢慢吃掉,然後僅憑著一隻手(左手骨折)又抓到一些蚯蚓,摘了一些野草,強咽下肚,以此充饑。極度幹渴時,她就用找來的兩張紙,蘸自己的小便,放到嘴邊舔舔。

與此同時,李健軍仍被困在洞內,但沒有受傷。5月16日,他終於從洞中爬出,立即趕到紅白鎮的抗震指揮部報信。當天,指揮部派出一個19人的救援小分隊前往營救,但他們沒能找到崔昌會。17日上午,小分隊通過喊話的方式,與崔昌會所在工地的幸存者取得了聯係,確認還有10多名幸存者。但是由於山穀地形複雜,餘震不斷,泥石流阻隔,小分隊無法施救,決定先行返回求援。

18日下午2時30分,小分隊經過艱難跋涉終於返回營地,向搶險指揮部報告了情況。隨後,指揮部再次派人進山,在電站附近修建直升機臨時起降場,並於20日成功地將前洞工地的13名幸存者救出。幸存者說,地震發生後,工地尚有10斤大米,他們靠大米和雨水維持生命。到了後期,偶爾有空投物資掉到附近,他們中的輕傷者就將其撿來,分配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