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哼哼唧唧的趴在母後的懷裏,像是為剛才的哭鬧害羞。

雲邊月逗了好一會才把小公主哄得咯咯大笑,抱著懷裏的肉團子回到她的房間,炕上的小皇子已經被父皇哄好,抱著奶瓶大口大口的喝奶,“秀哥今天有沒有吃糊糊?”

趙景年兜了兜剛才還有精神喝奶下一秒眼皮打架的小皇子,越看越喜歡,“吃了一小碗南瓜糊糊。”

小公主在母後懷裏拱來拱去,沒一會連打兩個哈欠秒睡。

雲邊月把小公主放下,吐槽道,“能吃能睡,跟養小豬一樣。”

趙景年把同樣睡過去的小皇子放在小公主身邊,姐弟倆一樣的睡姿,經過半年的飼養兩人的個頭靠近了很多,姐姐比弟弟能吃胖一些,“養小豬一年就可以出欄,咱們這兩小豬可是要養到十幾二十歲。”

夫妻倆就這麼盯著兩小孩睡覺,直到長輩過來提醒才去餐廳吃飯。

時光飛逝,轉眼雲邊月和趙景年已經是大四的學生。

這幾年因為改革開放的原因,各行各業充滿活力,生產力得到不斷發展。

雲邊月和趙景年這幾年攢了不少資本,在京郊買了幾塊地皮和破敗的房子,在時機合適申請建廠,廠子是自己的,他們想怎麼搗鼓都可以。

南邊已經有外資進入合資辦廠,城市裏個人辦廠的情況目前還沒有,鄉下已經有個人建廠,與其說是廠子其實就是小作坊,生產出來的東西一般隻在廠子周圍的生產隊或者公社售賣,還有的生產隊取消合作分工的生產模式,一家負責一片地種出來多少交了公糧都是那家人的,這些都是穀詩寫信來告訴他們。

穀姥姥姑老爺一直和雲邊月趙景年夫妻倆住,穀姥爺知道外孫的想法表示支持,沒想到四個孫輩中趙景年會從商,“你們倆打算建什麼廠子?”

趙景年對自家姥爺說他以後的計劃,姥爺年輕的時候管理過家族的工廠,對開工廠有經驗,“電動自行車,咱們國家要一個家庭一輛小汽車可能要很久才能實現,給現有的自行車和三輪車加上電機和電瓶變成電動的應該有人買得起。”

廠子要開起來就要請工人,請了工人就要發工資,要發工資就要把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出去,這樣廠子才能正常的運作。

雲邊月是有錢,還是那句話,廠子一直在虧損卻沒有倒閉還有錢發工資,他們會被盯上,生產出來的產品堆在倉庫時間久了倉庫會滿,最主要的是產品賣出去才能檢驗產品質量。

夫妻倆要辦的廠子比較大,小作坊小打小鬧對他們累積經驗幫助不大還不如先進大廠繼續累積經驗,電動自行車要上路肯定有一堆的手續,沒有一個正經的廠子各種手續都不好辦,隻能等政策允許才能實施。

綜合以上,辦廠可以,要好好的辦,賺多賺少都可以,至少不能虧本了。

回京之後,穀姥爺經過中醫的調理身體雖說沒有恢複到生病之前也恢複了大半,他知道外孫在東廂房搗鼓的東西,按照普及程度確實可以生產,“你寫個詳細的方案,姥爺給你把關,當年你太姥爺也想要建自行車廠可惜最後沒有建成,你要是建成也算是圓了你太姥爺的心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