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最悲愴的南極探險家(3 / 3)

回程異常艱難,並終於要了他們的命回來的路程危險增加了十倍。他們還必須順著自己原來的足跡走回去。在幾個星期的行程中,他們必須小心翼翼地絕不離開自己原來的腳印,以免錯過事先設置的貯藏點,那裏儲存著食物、衣服和煤油。錯過了貯藏點,就無異於走向死亡。

他們心中鋼鐵般的意誌也已鬆懈。來時他們滿懷希望,這希望體現了全人類的好奇和渴求,也給他們增添了無窮的力量。現在,他們僅僅是為了使自己的皮膚不受損傷、為了自己的肉體能生存下來、為了沒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鬥爭。說不定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與其說盼望著回家,毋寧說更害怕回家。

閱讀那幾天的日誌是可怕的。天氣變得越來越惡劣,寒季比平常來得更早。他們鞋底下的白雪由軟變硬,結成厚厚的冰淩,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釘上一樣,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著他們已經疲憊不堪的軀體。在陰森寂寞之中始終隻有這麼幾個人在行走,他們的英雄氣概不能不令人欽佩,最能證明這一點的莫過於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沙博士。他在離死亡寸步之遠時,還繼續進行著科學觀察,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物品還拖著16公斤的珍貴岩石樣品。

然而,人的勇氣終於漸漸被自然的巨大威力銷蝕。他們的腳早已凍爛;食物的定量也越來越少,一天隻能吃一頓熱餐,身體非常虛弱。一天,夥伴們可怕地發覺,他們中最身強力壯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了。他站在一邊不走了,嘴上念念有詞,不停地抱怨所受的苦難。怎麼辦?把他拋棄在這沒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他們又必須迅速趕到下一個貯藏點,要不然從日誌裏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麼辦。2月17日夜裏一點鍾,這位不幸的英國海軍軍士死去了。那一天他們剛剛走到屠宰場營地,重新找到了上個月屠宰的矮種馬,第一次吃了較豐盛的一餐。

現在隻有四個人繼續走路了,但下一個貯藏點帶來的是新的失望。儲存在這裏的煤油太少了,他們必須精打細算地使用這些燃料。他們繼續拖著自己往前走,而奧茨的腳指已經凍掉了。風刮得比任何時候都厲害,3月2日,他們到達了下一個貯藏點,再次感到可怕的絕望:那裏儲存的燃料又非常之少。

從日誌中,人們可以覺察到斯科特是如何盡量掩飾著自己的恐懼的,上帝保佑呀!我們再也忍受不住這種勞累了。唯願上帝保佑我們吧!我們現在已很難期望人的幫助了。不過,他們還是拖著疲憊的身子,咬緊牙關,絕望地繼續向前走去。奧茨越來越走不動了,越來越成為朋友們的負擔。一天中午,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他們不得不放慢速度。奧茨心裏明白,這樣下去,他會給朋友們帶來厄運。他向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要了十片嗎啡,以便在必要時加快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又艱難地走了一天,奧茨要求留在睡袋裏,把自己的命運和他們的命運分開。他們堅決拒絕了,盡管清楚這樣做無疑會減輕大家的負擔。奧茨隻好用凍傷了的雙腳踉踉蹌蹌地又走了若幹公裏,一直到宿營地。

清早起來,他們看到外麵是狂吼怒號的暴風雪。奧茨突然站起身對朋友們說:我要到外邊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時候。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誰也不敢阻攔。大家隻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般向死神走去。

現在,隻有三個疲憊不堪的人吃力地拖著自己的腳步,穿過那茫茫無際、像鐵一般堅硬的冰雪荒原。他們疲倦至極,不再抱任何希望,隻是靠著迷迷糊糊的直覺支撐著身體,邁著蹣跚的步履朝前走。3月21日,他們離下一個貯藏點隻有20公裏了,但暴風雪刮得異常凶猛,他們無法離開帳篷。他們現在隻能在兩種死法中選擇:餓死還是凍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個人在小小的帳篷裏同注定的死亡進行了八天鬥爭。3月29日,他們知道再也不會有任何奇跡發生了,於是決定不再邁步向厄運走去,而是驕傲地在帳篷裏等待死神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