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實驗選用本地主栽品種及引進品種,對影響番茄果實硬度的6個指標與硬度進行相關及通徑分析。結果表明:纖維素含量和原果膠含量對番茄果實硬度的影響最大,這兩個指標是影響硬度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耐貯運育種過程中,可將實驗材料果實中所含纖維素含量和原果膠含量作為主要的選擇指標,提高育種效率、縮短育種周期。
番茄是我國的主要蔬菜作物,“八五”以來我國先後育成多個抗性高、品質優良的品種,但很多品種由於不耐貯運、運輸困難、貨架期短製約了栽培麵積,不能在生產中大麵積推廣,使耐貯運育種成為我國當前番茄育種者麵臨的重要問題[1,2]。
在番茄耐貯運育種過程中,直接目的就是篩選出果實硬度高的品種,因此要對影響果實硬度的各種生理生化指標與硬度進行相關分析,以期篩選出最優的生理生化指標,作為育種過程中各種材料的篩選依據。但在此過程中各種指標與硬度之間的相關分析並不能全麵反映各指標與硬度的關係,因為裏麵含有某指標通過其他指標對硬度的間接影響[3]。所以在番茄耐貯運育種中,有必要進行各指標與硬度之間的通徑分析,進一步了解各指標與硬度間的內在關係,從而有利於提高番茄耐貯運育種的效率。
一、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以色列引進品種:F-409、F-044(由以色列Zohar Ben先生饋贈)。
當地主栽品種:強豐(由安徽豐樂種業有限公司提供)
皖紅三號、皖粉三號(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提供)
(二)方法
試驗於2007年2月於安徽農業大學試驗農場進行,每小區定植30株,常規大田栽培管理。在商品果[4]成熟後,每個小區隨機抽取10株取樣。
1.果實硬度的測定[5]:用硬度計測定果實橫徑最大處的硬度,每隔120°測定1次,重複3次,每個品種重複測3個果實。
2.果膠類物質含量:用哢唑硫酸比色法測定[6]。
3.纖維素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測定[7]
4.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膠甲脂酶(PME)、纖維素酶活性的測定:參考Priya Sethu K M等的方法[8]。
所有分析均用EXCEL軟件進行[9]。
二、結果與分析
(一)番茄果實各性狀間的相關分析
由表1可見,原果膠、纖維素含量與果實硬度呈極顯著正相關關係;原果膠與纖維素、可溶性果膠與PG、纖維素酶與PG呈極顯著正相關關係;纖維素和纖維素酶呈顯著負相關關係。其餘性狀間的相關關係不明顯。
(二)各指標與番茄果實硬度的通徑分析
6個性狀對硬度的通徑係數分別為:
P1=0.0404;P2=0.4473*;P3=0.5636**;P4=0.0753;P5=-0.0663;P6=0.0454.
計算得6個性狀對果實硬度的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見表2。
6個性狀及各相關路徑對果實硬度的決定係數分別為:
R12=0.0016;R22=0.2001;R32=0.3176;
R42=0.0057;R52=0.0044;R62=0.0021;
R122=R212=-0.0226;R132=R312=-0.0243;
R142=R412=-0.0020;
R152=R512=-0.0044;
R162=R612=0.0011;R232=R322=0.3999;
R242=R422=0.0189;
R252=R522=0.0314;
R262=R622=0.0153;R342=R432=0.0330;
R352=R532=0.0388;
R362=R632=-0.0388;
R452=R542=0.0026;R462=R642=0.0007;
R562=R652=-0.0049。
∑R=0.9762。
由此得出各路徑的決策係數分別為:
R2(1)=-0.0506;R2(2)=0.6430;R2(3)=0.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