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係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關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加快發展、文化日益繁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麵。綜合觀察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文化建設既麵臨許多有利條件也麵臨嚴峻挑戰。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推動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已成為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麵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在深化文化體製改革過程中,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體製機製改革創新,按照創新體製、轉換機製、麵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係,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製改革。二是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三是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認真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真正從群眾需要出發,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製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發展主動權。要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提高推動文化科學發展能力。要加強文化戰線領導班子建設,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為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組織保證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麵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取得成效。
胡錦濤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繼續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部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全麵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製機製,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