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麼?》reference_book_ids\":[7220999582807755831,734572242746212665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多年來,我的學術研究集中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國現代哲學與知識論。當然,重點在知識論與中國現代哲學。我的研究特點在於對哲學問題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探索。而對中國現代哲學所涉及的形而上學、知識論等方麵的問題,本人尤其有巨大的興趣。對問題研究的過度關注經常使我不太關心曆史事實層麵的東西。比如我研究金嶽霖,注意的是他的哲學思想,而對於他的生平及其生活中的逸聞趣事卻毫無興趣。同樣,我寫過不少研究馮友蘭的文章,對於其生平卻也關注得很不夠。不用說,這樣的研究進路自有長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其短處也不少。近年來,我注意到自己研究方向上的這一不足,所以逐漸開始考慮,如何將對哲學問題的研究與中國現代思想曆史的思考結合起來。記得2006年秋季學期,我開始閱讀梁漱溟的著作。梁漱溟最有影響的著作應該就是他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此書啟用“直覺”概念來解讀儒家思想傳統的特色。這引起了我對於直覺思想及其方法的興趣。由此也就使我進一步關注梁漱溟直覺思想來源之一的柏格森思想。於是,我搜羅了柏格森的主要著述,以供自己係統閱讀。
其實,我對直覺思想的興趣早在1989年下半年就有,記得那時寫了一篇《試論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直覺思維方式》。2002年寫作《哲學是什麼?》一書時,也曾撰寫了關於直覺思維的一節。但自己平時最為關注的卻始終是分析方法在哲學領域中的運用。但是,由於閱讀梁漱溟、柏格森而再度引起我對直覺思想及其方法的興趣。
事有湊巧,2007年的7或8月間正當我在研讀梁漱溟、柏格森等人的著述時,不意接到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研究所楊國榮教授的電話,詢問我有無興趣接手來做“中國現代直覺論與直覺主義的研究”這樣的課題。由於上述的種種背景,當時我不加考慮就欣然接受了這一邀請,而沒有考慮到做這樣的課題可能會有的種種問題和困難。2008年上半年此一課題立項,項目批準號為07JJD720038。
直覺論或直覺主義在中國現代不能說有“一以貫之”的傳統,但由於曆史的、文化的等方麵的原因,卻可以說有著綿延不絕的巨大影響,許多現代思想家,如從梁漱溟直到新儒家,幾乎都對直覺及其思想情有獨鍾。曆年來,我對中國大陸的新儒家較有興趣,對港台新儒家的思想雖有了解,卻沒有深入的研究。港台新儒家在思想體係的建構上可能較大陸的要來得深入些係統些,然其理路卻是相通的,即站在儒學傳統的立場上來接納和吸收西學。要研究現代直覺論不得不考慮這些人對直覺思想的解讀。於是,中國現代直覺論的課題已經不是我一個人所能夠完成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在申請此一課題時,組織了一個課題研究團隊,共有六位學者。第二章便是由趙嘉完成的。趙嘉女士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時研究的對象就是柏格森思想在中國。她的碩士學位論文得到了評委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樣高水平的論文不少教授都寫不出來。就是在此學位論文的基礎上,她又進一步加工提煉,成就了本研究課題的第二章。第八和第九章是關於牟宗三“智的直覺”的,此章是由劉愛軍博士撰寫的。劉愛軍教授在北大哲學係攻讀博士學位時研究的對象即是牟宗三的認識理論,對於牟宗三哲學思想有著深入係統的把握,其論文深得答辯委員的好評。本課題關於牟宗三直覺思想的研究的篇幅較大,有兩個章節,實在是因為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牟宗三關於直覺思想最為係統深入,而劉愛軍教授對之所做的分析、研究也頗為深入,很有新意。第七章關於方東美的直覺思想的研究是由劉穎博士完成的,第十章關於唐君毅的直覺思想是由馬亞男博士撰寫的。她們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時研究的對象分別是方東美的人生論哲學思想和唐君毅的知識論思想,對於方東美和唐君毅的直覺思想也有著獨到深入的體悟與研究。此外的第一章導論,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由我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