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長呢,就算陶眠把它舉過頭頂,尾巴也能拖到院子外麵。
“元日,小花,還磨蹭什麼呢,”他還催促兩個年輕人,“走,放風箏去。”
關於放風箏這件事,陶眠在腦海中,構想過許多許多次。
什麼天氣,什麼時辰,在哪個山坡,帶什麼風箏……他無數次地想象,不願有任何紕漏。
他不想給徒弟留下任何遺憾。
他們來到陶眠早就選好的山坡,迎風,空曠,隻有矮矮的灌木和無邊的花。
陶眠隻顧牽著長長的蜈蚣風箏,走在最前,時不時回頭與徒弟和少年說笑。
榮箏微微瞇起眼睛,嘴角噙著笑意,懷裏是一隻紙糊的燕子風箏。
推著素輿的是元日,他背了個大大的背簍,裏麵裝滿了各色的風箏。
他們來到一處較為平坦的地方,陶眠說了句“就這裏”,讓元日也停下。
元日四下張望著,又轉頭看看背簍裏冒出來的風箏尖兒。
“陶師父,這麼多風箏,要如何放呢?”
陶眠讓他別急。
“山人自有妙計,等著看吧!”
他從懷裏取出一遝紙,又從袖子中順出來一柄匕首,三兩下剪裁,平平無奇的紙,就變成了靈動的紙人。
小紙人一個接著一個,搖搖晃晃地從陶眠的掌心和手臂站起來。距離地麵還有相當一段高度,它們當中膽子大的,直接一躍而下。膽子不夠大的,就拉著彼此的胳膊,疊成紙人梯,從上麵滑下來。
元日驚奇地望著這些小小紙人。他離開山久了,倒忘記這裏是如何神奇的一方土地,長生的仙人、白發童顏的徒弟、會說悄悄話和竊笑的老桃樹、喝一口就叫人醉夢周公的神仙泉。
這是離世俗很遠的地方,這裏的一切都不能用世間的道理去解釋。
陶眠嫌小紙人動作慢,他蹲下身子,手掌貼上大地,讓它們直接從掌心蹦跳著離開。
不用仙人吩咐,它們就自覺地找那些纏著風箏線的線輪。
偶爾還有兩個小紙人為了爭搶一個,打了起來。陶眠就走過去,用兩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們拈開。
“不要打架,人人都有。”
終於,每個小紙人都有自己的風箏。它們握著巨大得超過身體數倍的線輪,齊齊扭頭,等待著陶眠發號施令。
陶眠也理好了蜈蚣風箏。他的腳步不停地向後走,走了很長的一段,才停下。
這時仙人離榮箏元日二人,已經有一段距離了。
陶眠不是個放風箏的熟手,他知道以他的技巧,這蜈蚣風箏絕對飛不起來。
所以他就用了點小心思。
此時恰好一陣東風來,陶眠借著這股東風,將靈力灌注到風箏的長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