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1 / 2)

蔡伯驚異非常,連眨眼的速度都快了些。但馬上,他意識到是眼前這模樣俊的年輕人嘴沒個把門,愛開玩笑,瞎說一氣。

他縱容地笑笑,也不說破。

金桂飄落,連青石磚鋪成的路都馥鬱起來。陶眠深吸一口氣,手托著一側的腮,沒什麼形象地坐著。

元日坐中間,規規矩矩,腰板挺直,像個本分的小板凳。

在他右手邊,就是蔡伯。老人兩手之間握著一根造型簡單樸拙的拐杖,長長的拐杖傾斜著搭在地麵上,一道影子,像墨痕,在青磚上暈染開。

陶眠喜歡和這些上了歲數的人在一起,盡管他們總把他當作小輩,還勸導開解他。在有限的壽命中,寧靜地老去並迎接死亡,這是人的大智慧。

陶眠不知道如果他沒有獲得永生,會不會參悟這些道理。

正因為不知道,才愈發地敬重他們。

蔡伯花甲之年,精力卻旺盛,三人之中,他主動引起話頭的次數是最多的。

陶眠屬於什麼都能和人家嘮兩句的情況,蔡伯聊花,他能聊,蔡伯聊酒,他也侃侃而談。

隻是聊到朝政,這就屬於陶眠的知識盲區了。

他的主業在修仙,混圈也是修真圈,對人間的朝代更迭並不知曉多少。

二弟子陸遠笛離世後,他的弟子們也沒有想當皇帝的,所以陶眠壓根不關心。

蔡伯恐怕也知曉這話題掃興,蜻蜓點水地提了一兩句,就識趣地轉移話題。

他聊起了元日,聊到這孩子剛剛和他說喜歡讀書。

“噢?二舅,我怎麼不知道。”

二舅這個梗是過不去了。

陶眠沒有質問的意思,他的語氣隻有純粹的驚訝,因為元日從來沒說過,他愛好讀書。

榮箏午覺睡不著的時候,叫小孩給他背誦幾首她這輩子都欣賞不來的古詩詞。

山中藏書的屋子從不鎖門,元日偶爾好奇去玩,陶眠也不管他。

難道就是這些不經意的細節,把小孩熏陶出來了?

看來他的散養式教學之法又添一成功案例。

陶眠拍拍身側元日的肩膀,讓他站到自己麵前來。

他坐著,元日站著,兩人平視。

仙人捏捏小孩的手。

“元日,真的想讀書?”

元日屏住呼吸,有些遲疑。

他的確喜歡讀書,那些深奧晦澀的字句,在他眼中,都是亟待被剝開的果子。隻要把外皮扒掉,他就能品嚐到最甜的一口。

但山中條件有限,陶眠和榮箏又都不喜歡坐冷板凳,啃故紙堆。若要求學,必須到山外。可若是前往山外,就意味著,要離開故土。

元日有些舍不得。

陶眠和榮箏,翻身都懶得翻。這桃花山要是沒了他,估計要完。

“別考慮我們,就問你自己的本心,”陶眠叫他放下顧慮,“大人能照顧好自己,小孩不必為大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