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許多年過去,薛瀚闔上雙眼,依舊能跨越時光,感受到那日灑在臉上的融融暖意。
故事的開始分明如此美好……
第22章 然後事情急轉直下
然後急轉直下。
陶眠當時的確如他所承諾的,將小孩送到了他在凡間一處認識的人家。
這家夫妻是做買賣的,多年無子。陶眠曾經幫他們驅過邪祟,夫婦兩人知恩圖報,逢年過節都要送些禮物來桃花山。
陶眠知道這對夫妻一直希望有個孩子,正好,把撿來的小孩送過去,兩全其美。善良的夫婦二人並沒有嫌棄小孩一身的舊傷,反而因此對他十分疼愛,給他起名為薛瀚。
知根知底的家庭,陶眠也放心,就將這孩子留在了薛氏夫婦的府上。既幫助了孤苦伶仃的孩童,又還了他們夫妻贈禮的人情,算行了兩樁善事。
隨後他就回了桃花山,再沒有主動探望過小孩。
小陶仙人心裏想的是不能過多幹涉薛瀚的人生,既然有了好人家收留,那麼他的使命便完成了。
但薛瀚不這麼想。
養父母待他極好,無可挑剔。薛家本就有一定的家底,薛瀚作為獨子,衣食住行處處講究,還請了教書先生,教他識字讀書。
在薛府的日子雖然太平無憂,薛瀚卻始終沒有忘卻當初的救命恩人。
他問過養父母陶眠的事,得到的回應寥寥,隻說他是住在山裏的修仙人,不問世事,不輕易下山走動。
薛瀚點點頭,以為陶眠隻是嫌小孩麻煩,不願見他罷了。
沒關係,他可以去見陶眠。
薛家人寵愛獨子,卻不是事事由著他。
像外出遊歷這種事,隻能等成年之後。
薛瀚不是擅長撒潑耍賴的性子,相反,幼年慘痛的過往讓他早早成熟了,他遠比同齡人更有城府心計。他聽從父母和先生的教誨,勤勉刻苦,得到了信任。
於是二十歲弱冠之年的第一天,他離開薛府,來到桃花山。
桃花山屬實為人間仙境,輕煙似紗,花影重重。
周圍盡是淳樸老實的村民,衣著華貴的薛瀚顯得格格不入。
他皺著眉頭,沒有在村中逗留。問好桃花觀的方位後,便孤身前往。
道觀掩映在桃林之間,靜謐安然地坐落其中。
他上前叩了扣門,無人應答。
看來陶眠不在。
以為撲了個空,薛瀚不免遺憾。他打算在山裏轉轉,或許運氣好了,能碰見山中的仙人。
沒想到他真的遇到了桃花仙。
陶眠和記憶中的模樣相比,分毫未變,依舊是飄逸灑脫的風姿,一襲黛藍長袍,如同畫中的人意外落入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