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摒棄雜念,立藏海托天式,易筋經運轉,推動氣血,等一身精氣神完全飽滿,盤膝坐到紅木矮幾之前。識海內,一粒芝麻大小的暗紫色思感印記躍出湖麵,帶起一絲“水”線,繼而水線彙聚而上,暗紫色的小點變亮,變大,然後從中分開,如畫卷一般舒展開來,最終形成一片紫色的光幕,顯出《符道證仙錄》的記憶。
嶽淩風肉身緊繃,精神彙聚,手隨意動,筆走龍蛇,行雲流水,一字一畫與原書頁上的圖文不差分毫,但其中所蘊含的意境神韻便沒法比了。不過這並不影響小雪他們幾個修習,須知世間學問沒有一蹴而就的道理,都是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從見識積累到心思感悟,進而撥開心境的麵紗,沉澱打磨,精益求精,這就是底蘊。若是底蘊不足,心境不到,就算嶽淩風把《符道證仙錄》原本擺在他們麵前,他們也體味不出其中的玄妙,理解的仍就是圖文表麵上的意思。
在嶽淩風的計劃中,將把《符道證仙錄》拆開分成八卷記錄造冊。
一個時辰過去,嶽淩風停筆,《符道證仙錄》八卷記錄下了兩卷,此時再看他的麵色微白,持筆的手微微顫抖,肉身精神雙重消耗不少,但不涉及氣血。因夜已深,所以嶽淩風不再勉強,伏頭就矮幾而睡。
第二天淩晨四點,嶽淩風準時醒來,六識流轉,感覺精神感知稍有增益,再看肉身,氣血充盈,較之昨天也有了一絲長進。而受氣機牽引,內息自上而下,陰脈之海的關元穴就此梳理通透,直抵下一穴位。
事出意外,嶽淩風一時把握不準,遂步出密室。
黎明前的黑暗籠罩四野,此時子時早過,陽氣回升,和著暮春時節南嶽山區的溫潤氣息,以及院落當中的月季花香,嶽淩風深吸一口長氣,如飲瓊漿,靈台清明,心境生輝,刹那間對“張弛之度”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若修行過張,有意的鬆弛,心神滯留,如白紙染墨,難再清擦幹淨,馳的不夠徹底;如昨晚那般,自己擱筆酣然入睡,純是無意鬆弛,心神空明,不滯於物。
秉承這點體悟,嶽淩風擺開架勢,於院落深處運轉易筋經,隨著呼吸吐納,丹田內息滿了溢,溢了再滿,內息流轉更見圓融,一呼一吸更見綿長,數個循環過去,嶽淩風都沒有刻意引導內息打磨梳理關元穴後的餘下穴位,卻在數次分流之後,毅然引氣灌入易筋經光影顯現出來,就是嶽淩風現在的神識內視尚且看不清楚的其中八道略粗的經絡之中。
撕心裂肺的痛!有道是經絡連心,但凡初次引氣入經絡,都得小心謹慎,徐徐圖之,哪像嶽淩風此刻急於求成,長驅直入?不是他忘了師傅的教導,而是此刻他對“張弛之度”中的“張”字一種更深的體悟。他嶽淩風身負世俗頂尖內家武學和上古瘋魔練體外家功夫到如今,十年寒暑不間斷的修習打熬,肉身強健,經絡堅韌,若是分流出來的幾絲內息這八條經絡都承受不了,那十年功夫豈不白練了?修行當清晰把握自身,勇猛精進。這不是一種盲目的自信,而是一種對自身的了解。
陣痛過後,是酥麻微癢的感覺,新開通的八條經絡內息流轉,與其他經絡連成回路,渾身充盈的氣血微微減弱,不是消耗,而是落入這新開通的經絡之中,這是容納,就好比一件容器,裏麵空間擴張,所容納的東西就多了。往後,若他嶽淩風開通的經絡越多,在後天之中氣血的積蓄就越渾厚。有道是肉身是載道之器,氣血則是肉身之本,壽命之源,是後天武者晉升先天的大助力,突破桎梏有望長生。
隨著氣血沉入八條經絡新通道,東方破曉,金芒綻放,一縷紫氣倏忽而至。嶽淩風易筋經收功,六識運轉,捕捉那一縷紫氣進入識海、雙眼之中。
進入識海內的紫氣,他目前掌控不了,也不想幹涉。進入雙眼的紫氣,他卻可以引導淬煉見識,穩固壯大眼眸之心。
時間不長,雙眼功行完畢。小巷內人聲漸起,嶽淩風縱身出了院落。